-
日期: 2018-10-30 | 来源: 物道 | 有0人参与评论 | 专栏: 金庸 | 字体: 小 中 大
1955年2月的一个夜晚,冷冬还未过,暖春亦未到。一个男人刚完成了他小说的开头,还缺一个笔名。交稿时间快到了,他突然灵光一闪,把他姓名最后一个字“镛”一分为二,是为金庸。
自此,世人大多只知金庸,而不知查良镛。
查良镛,是谁?
是徐志摩的表弟。
是钱学森的表小舅子。
是诗人穆旦的堂弟。
还是琼瑶的三舅妈的堂弟。
但这只是他的一部分。
图片|来源于网络
名门世家-初露锋芒
金庸本名查良镛,生于海宁的名门世家。海宁自古有文脉,金庸的海宁查家,则是这条文脉中显赫的一环,康熙曾为查家祠堂题:“唐宋以来巨族,江南有数人家”。
查家家风儒厚,虽以文起家,却有一股侠气潜藏浮动。
金庸至今记得,他爷爷查文清的侠义之举。查文清任江苏知县次年发生“丹阳教案”,百姓发现西洋教会埋了数十具儿童尸首,其状残忍。他们怒烧天主教堂,引起一系列反洋教运动。当局迫于列强压力只能抓捕,查文清虽为知县,立场却非常鲜明:放走肇事百姓,扛下“纵逸”罪名。
查家重气节,有侠气。多年以后,金庸在郭靖乔峰等人身上表现得淋漓尽致。这也昭示着少年金庸侠义人生的开始。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