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18-10-30 | 来源: 物道 | 有0人参与评论 | 专栏: 金庸 | 字体: 小 中 大
如果要问,金庸笔下的侠是什么?我想应该就是:“侠之大者,为国为民。”
图片|1989年金庸在明报大厦办公室。
风云际变-英雄铩羽
但侠,也是需要淬炼的。
1963年,中国有一个“核裤论”,就是当了裤子也要造核子。文人金庸并不十分赞成造核武器,于是大笔一挥,写了一篇社评:“......请问几枚袖珍原子弹,有何用处?还是让人民多做几条裤子穿吧!”
众媒体无不觉得核武器对于积弱的中国是一剂强心剂,但金庸看到了国家积贫的一面。他如此敢讲敢言,报业震动了,香港五大报纸群起围攻金庸。各大报纸指责他,“是毒蛇嘴里的玫瑰”,“坏人”,“伪善面孔”,“不是中国人”,但并没指名。
图片|金庸(查良镛)年轻时标致又帅气。
大侠金庸单挑五大报,连日又发了几篇社评,表明自己反对核试验的立场,矛盾的种子因此种下。文革爆发后,香港工人暴乱,金庸发社评表示同情工人,也表明要克制暴力。但这遭到了政治异己的笔讨。报纸上出现了一些这样的词语:“汉奸”、“走狗”、“卖国贼”,甚至还有一篇奇怪的文章:
绿村电台《特种狗经》介绍最佳汉奸狗胆豺狼镛是一只反骨阴湿恶狗
而这些所指向的人,便是金庸。但他远没有想到的是,除了这些侮辱,更危险的还在后面。
大时代激烈变幻,“查良镛”登上了暗杀名单。金庸在家收到了一个邮包炸弹,幸好被警察引爆,他只好暂避海外。逃得了和尚,逃不了庙,《明报》大楼经常受到异己捣乱。
在这样的境地里,金庸时常想到自己笔下的英雄,“虽然害怕,但不可卑怯退缩,以致被我书中的英雄们瞧不起。”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