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18-10-31 | 来源: 土逗公社 | 有0人参与评论 | 专栏: 金庸 | 字体: 小 中 大
如果说《书剑恩仇录》的寓意是要反省右倾投降主义的危害,那么《碧血剑》的寓意则是要警醒资产阶级糖衣炮弹的危险。中共不当李自成,这是毛思考的问题。《碧血剑》适逢其会地呼应了这个时代主题。
倘说后来《鹿鼎记》的真正主角是无所不能的康熙大帝,那么《碧血剑》的真正主角便是被李自成、牛金星逼死的李岩。那时的金庸在想什么?他在暗示农民政权只有接受先进知识分子的改造才能不腐化堕落?暗示建设新中国不能离开知识分子?我们不得而知。但1956年发生了一场“由民主党派和知识分子提意见”为内容的整风运动。
黄蓉向左,杨过向右
1957年,金庸离开了《大公报》,投身长城电影公司。此时他开始连载着名的《射雕英雄传》。金大侠不会不知道“射雕”是个政治敏感词。仅从书题就可以看出,至少他仍然愿意在小说中体现左派的价值。
那时的香港文化可谓“万里江山一片红”,《商报》、《大公报》是左翼文化阵地,长城电影公司也是左翼阵地。《大公报》要办马列学习会,长城电影公司也要办马列学习会,据说金庸还当过组长。他的马列水平如何我不知道,但《射雕英雄传》中确实表达了流行的左翼见解。
倪匡说因之它“浅”,故而为大众接受。大抵该书没有今日主流的人性论腔调,是故“浅”;又大抵该书善恶分明、正邪对立、能造成冲突激烈的剧情,是故“大众”。
遗憾的是,正是因为它大众,改编的电视剧也最成功,反而使我们忘掉了原着。我曾指出,原着中的黄蓉是个标准的自来红,一讲道理就是五四进步大学生的作派,一斗争则又是八路军女干部的形象,却不是我们想象的那种调皮贪玩的小丫头。深入我们印象的是翁美玲和朱茵的黄蓉,而不是原着中的黄蓉。
各版本影视剧中的黄蓉各有特色,左右图分别是由翁美玲和朱茵扮演,中间则是2017新版《射雕》中的黄蓉。
黄蓉就不多说了,我们看看憨直率真的郭靖。今人总觉得郭大侠木讷愚钝,张纪中版更登峰造极地将其演绎为弱智青年。殊不知这远不是最初的郭靖形象,至少1957年郭靖诞生那会儿并不痴呆。相反,他倒是聪明伶俐、胆气过人。
相较于陈家洛、袁承志、胡一刀,郭靖的阶级出身更有先天优势。作为革命群众的典型代表,郭靖有天生的革命意志和觉悟,这表现为他还在孩子时就甘冒生命危险掩护哲别,能拾起金币猛掷金国三太子完颜永济。类似的人民英雄形象也能在《林海雪原》、《铁道游击队》等革命小说中找到。可以说,黄蓉与郭靖的结合就是先进知识分子与劳苦大众的完美结合。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