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18-10-31 | 来源: 土逗公社 | 有0人参与评论 | 专栏: 金庸 | 字体: 小 中 大
人们常说,郭靖是儒侠,杨过是道侠,张无忌是佛侠。杨过姑且不论,至少在《射雕英雄传》里,郭靖、黄蓉二人一边痛骂“大圣人,放狗屁”,一边高唱妇女解放,着实不儒。至少在连载版《倚天屠龙记》里,张无忌也丝毫不佛。非特张无忌心机甚重,就连张三丰也动辄杀人,每次出手,对方不是震飞,就是“脑骨粉碎,如一堆湿泥般瘫了下来”,真心不是后来清心寡欲的神仙模样。
张无忌的佛性大抵是金庸1970年代修佛所得。于是在1977年的修订版中,无忌不再心机,也不再喜欢政治。金庸在结尾处增加了朱元璋诱使张无忌退位的描写。所谓的革命不过尔虞我诈,假民众之号争权夺利耳,何足道哉?!张教主既没有与革命派女青年周芷若结合,还又选择了与class敌人赵敏(连载版作“赵明”)携手淡出政治,佛侠乎?告别革命乎?
彻底告别革命
姑且不论晚期政治倾向明显的《笑傲江湖》、《鹿鼎记》等着作,我们就从1955年《书剑恩仇录》到1961年《倚天屠龙记》为限,不难发现所谓金庸小说的“成熟”,正是走了一条由革命叙事转向人性叙事的道路。这大概就是倪匡先生所说的从“群体观念”到“个体观念”的转变。对此他说道:
《倚天》中的明教,比《书剑恩仇录》中的红花会,高出不知凡几,是金庸创作的又一高峰,因为在写成功明教的同时,他写成功了张无忌。形成了群戏中有个体、个体和群戏结合的最佳范例。
那么,我们在这个后革命时代里怀念金庸、追忆大侠,是期待一个张无忌,还是一个红花会呢?
本文及封面图首发于一颗土逗,转载请联系土逗获得内容授权。-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