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18-10-31 | 来源: 长安街知事 | 有0人参与评论 | 专栏: 金庸 | 字体: 小 中 大
金庸先生还以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起草委员会委员、政制小组组长、咨询委员、筹委会委员身份深入到新闻界、文化教育界、印刷出版界等文人集聚单位宣讲香港回归祖国“16字”方针,解除港台人士的疑虑。
1993年3月19日,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同志在北京中南海接见了金庸先生,宾主间就香港回归祖国问题进行了亲切友好的交谈。江总书记向金庸先生赠送了《浙江地名简志》《浙江文化书》《浙江方志源流》《浙江民俗研究》等17本书,并在《浙江地名简志》一书封面上题字:“查良镛先生惠存,江泽民,一九九三年三月十八日”。
金庸先生在回香港飞行中,高空遐想,构思初搞,落地成文,在《明报》和《明报月刊》上发表了《北国初春有所思》的文章,严正指出彭定康等人搞的“政改建议”是不得人心,企图旧事重提,不符合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必将遭到香港民众的反对和国际友人的指责。
在日益增强的压力下,英国政府从1994年下半年起,逐步调整政策,重新摆出了与中方合作的姿态。1995年12月,第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经过表决,通过了全国人大香港特别行政区筹备委员会组成人员名单。金庸也在这个名单之中,他被任命为香港特别行政区筹委会委员。该筹委会的成立,标志着中国在香港恢复行使主权进入了具体实施阶段。从此,金庸全身心地投入香港回归祖国的事务工作中。
1996年11月9日,金庸偕夫人林乐怡女士返乡回到嘉兴探亲、到海宁、海盐、南湖区大桥镇中华化工厂等地参观访问,投资办企业。
金庸先生的母校嘉兴一中校长吴颖生闻讯后带领7名学生小记者到金庸先生下榻的嘉兴宾馆采访,一位天真活泼的小师妹提问说:“金庸大师兄,您对香港回归祖国有何看法?”金庸先生微微一笑道,香港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容外来人员侵犯。明年7月1日,香港就要回归祖国。统一大业,由于香港各界人士的积极努力,香港回归工作做得充分完备,合乎民意,国际友人也大力支持,安定团结扎根香港,发展香港的经济建设,一如以往平稳过渡。邓小平先生提出:恢复主权,一国两制,港人治港,保持繁荣 ,这16字方针香港各界人士拥护,很好。
金庸又说:“香港作为世界经济贸易、金融中心,保持原有的经济体制,经营管理有益于香港经济发展,这对内地四化建设起一个窗口作用,我们可从中借鉴和引进先进科学技术和设备。同时,通过香港窗口,内地大量农副产品出口进入国际市场创汇,使中国更快更好富强起来。”
1997年7月1日0点0分0秒,高悬在中国香港土地上150多年的英国米字旗颓然降下,五星红旗冉冉升起在这块土地上空。香港回归祖国,洗刷了中华民族的百年耻辱,香港的历史从此翻开了新的一页,邓小平“一国两制”的构想变为现实。
邓小平与金庸的交往佳话
邓小平是金庸(查良镛)武侠小说在中国内地最早的读者之一。1973年3月,当金庸小说在内地尚为禁书之时,恢复工作不久的邓小平从江西返回北京,托人从境外买了一套金庸小说,并对其爱不释手。邓小平的护士郭勤英曾说:邓小平喜欢看的武侠小说,基本都是港台作家写的,像金庸、古龙和梁羽生的作品,邓小平都看过,看得较多的是《射雕英雄传》。邓小平习惯利用中午和晚上睡前的半小时,津津有味地看一会金庸的武侠小说。即使是出差到外地,他也会带上武侠小说。邓小平睡前爱看武侠小说,是贪它不用动脑筋,看得轻松、不累,看着看着就睡着了。一次,邓小平的二女儿邓楠见到金庸,告诉他说:“爸爸很喜欢看你的小说,每天晚上睡觉之前都看几页。”同时,邓小平读武侠小说也并非完全是为催眠和消遣,他能够将书中人物的命运联系自身来思考人生,获取人生的精神力量。
金庸的《明报》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以反对“文化大革命”而著称,他因此被香港极“左派”骂为“反共反华”、“亲英崇美”,甚至上了“左”派的暗杀名单。他在《明报》执笔写社论,为邓小平被打倒打抱不平,强烈抨击“文化大革命”的种种悖逆之处。他还在社论中不断地赞扬和支持彭德怀、邓小平等人,赞扬周恩来大力提倡的经济建设蓝图——“四个现代化”。1976年春天,“四人帮”刮起“反击右倾翻案风”,邓小平第三次被逐出政坛。金庸在社论中不仅坚定地支持邓小平,而且预言邓小平不久就会东山再起。此预测一年后即得到验证。在记者问他如何做出这一预测时,他说:“可以说,我的想法就是实际上代表多数中国人民的愿望,既然是众望,大概事情就可以做到。”“四人帮”在政治局会议上围攻邓小平,而邓小平不动声色,不予理睬,使“四人帮”一次又一次气急败坏、无可奈何,这使得金庸感叹不已:“邓小平如此刚强不屈,又有着如此丰富的斗争经验和驾驭能力,真令人敬佩!”-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