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18-11-01 | 来源: 环球网 | 有0人参与评论 | 字体: 小 中 大
这并不妨碍“五眼”成员与其他国家建立双边合作关系。“五眼”之前就曾与丹麦、法国、挪威和荷兰的合作,被称为“九眼联盟”。再加上比利时、德国、意大利、西班牙和瑞典,成为“十四眼联盟”。“十四眼联盟”的更正式名称是欧洲高阶信号情报,其主要任务是协调成员国间的军事信号交换。
美国还与法国、德国和日本等盟国保持着情报共享关系。在中东,美国也正式或非正式地与约旦、沙特、埃及、土耳其等几个国家分享情报,以打击伊斯兰国和其他恐怖组织。
针对
知道了“五眼”的前世今生,我们再看看最近的新闻:“五眼联盟加强合作,对付中国”。
这似乎给人一种误解,那就是“五眼联盟”以前只关注苏联,没中国什么事。显然不是这样。“五眼”作为一个正常的情报交换机制,中国从来都是它情报搜集的主要对象。
对几乎所有国家来说,隐形战线的对抗从来都是各国对外关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无论双边关系是好是坏,各国都会搜集对方情报,只是活跃程度有所不同。
当两国关系稳定发展时,彼此间的间谍丑闻和矛盾都是闭门解决。如果关系不好,外界就会看到公开的指责、驱逐外交官等摩擦。同时,媒体也会得到一些安全部门的爆料,公开一些对方的情报活动、间谍案件等等。
所以说,改变的不是中国针对西方,或者西方针对中国的情报活动,而是中美关系。
这也说明一点:“五眼联盟”作为冷战产物,本来没有什么存在的必要,但是美国却有意保留并大加利用,因为它便于美国影响核心盟友,尤其是澳大利亚受美国影响至深,在中澳关系上一轮的紧张中,华盛顿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相较之下,其他国家对美国几乎没有影响力。
据说,为了应对“越来越强硬”的中国外交政策,“五眼”联合日德法等国家经常碰头。一名在过去几个月参加了多次相关会谈的人士说:“我们如今生活在一个新世界中,突如其来的威权政府正在促进我们之间更紧密的合作,强化我们的情报共享。”
在这一针对中国的跨国联合阵线中,华盛顿和堪培拉扮演了重要角色。美国主要负责中国投资方面的情报协调事务,澳大利亚则致力于抵御中国的政治影响。
澳大利亚政府援引对中国影响力的担忧,公布了反外国渗透法案,收紧对外国游说和政治捐款的规定,同时扩大对叛国和间谍活动的定义。
美国推行了一项名为《外国投资风险评估现代化法案》的法律,赋予华盛顿新的权力以阻止某些类型的外国投资。该法案的文本要求特朗普进行“更强有力的国际外联努力”,以说服盟国采取类似的保护措施。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