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_NEWSDATE: 2018-12-29 | News by: 光明日报 | 有0人参与评论 | 专栏: 李湘 | _FONTSIZE: _FONT_SMALL _FONT_MEDIUM _FONT_LARGE
拥有多少财富、获得何种社会地位、赢得何种声望,是成功学里面最主要的指标。以此观之,王诗龄掌握的各种知识、技能,所赢取的各种奖项被反复援引、津津乐道。鲜见有人从内到外去观察、审视这个孩子,关注她的内心是否快乐,心智是否健全,这样的学习安排是否符合她的潜能发展,能否帮助她成长为一个更加丰富、更加完善的人,成为一个独一无二、具备主体性地位的个体。
孩子的健康成长和良好的教育,都跟勤奋、吃苦并不互相排斥。在一种符合孩子天性、尊重孩子成长规律的教育中,孩子同样需要付出艰辛的努力,才能把自己的潜能充分挖掘,成为现实的才能。只不过,这种学习和成长的动力来源于内在的启发和激励,这样获得的才能也更具生命力和创造力。
相反,一种基于成功学的学习教育,则可能来源于自外而内的驱动力——为了达到某种“成功”的标准,驱动孩子去苦学苦练。不可否认,这种路径也有可能通往成功、快乐和幸福,但是一种基于功利、有时候不惜淹没天性的学习教育,确实不应该成为现代文明社会所追求的成长路径。
在相当长的时间段里,那么多人都为育儿问题争论不休,那么多家庭都为孩子的教育成长焦虑不已,甚至弥漫成为一种全社会的焦虑。
要不要“王诗龄的课程表”,要不要乔治王子式的苛刻教育,恐怕在短时间内都无法形成共识。也许首当其冲的,是家长和全社会都应该反思一下价值观问题——
对于一个孩子来说,何为健康的成长;
对于一个人来说,何为成功?
内容来源:综合资光明时评《王诗龄的课程表,无法定义每个人的成功》(作者:封寿炎)、微信公众号“HUGO”
本期编辑:邢妍妍 孙岱-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