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19-01-06 | 来源: 三联生活周刊 | 有0人参与评论 | 专栏: 金庸 | 字体: 小 中 大
杏子林里,马夫人污蔑他偷偷潜入马家偷信,他回道:“以乔某的伸手,若要到你府上取什么物事,谅来不至空手而回,更不会失落什么随身物事。别说府上只不过几个女流之辈,便是皇宫内院,相府帅帐,千军万马之中,也未必不能办到。”
聚贤庄面对群雄的围攻,他说:“我乔峰要走,你们谁能拦我!”
少林少室山一战,面对当世三大高手,他朗声道:“慕容公子、庄帮主、丁老怪,你们三人齐上,萧某何惧?”
书中唯一一次描绘他的惧意,是他一掌打伤阿紫,抱着她深入长白山寻找续命人参。一日陷于暴风雪之中,天色阴沉,大风雪马上就要来,雪地里人踪俱灭,连野兽的足迹都没有。他数次跃上大树了望,只见四下里尽是白雪覆盖的森林,又哪里分得清东南西北?
“他虽然向来天不怕地不怕,但这时茫茫宇宙之间,似乎只剩下他孤零零一人,也不禁颇有惧意。倘若真的只是他一人,那也罢了,雪海虽大,终究困他不住,可是他怀中还抱着个昏昏沉沉的小阿紫。”
写的虽是惧意,读来却是一派天地苍茫、我自独行的自信与豪迈。
很多人都指出,萧峰身上有古希腊英雄的影子。人物的设定像大力神赫拉克勒斯——宙斯之子,天生神力,却饱尝人生百苦,一出生就被母亲弃于荒野(惧怕赫拉的报复),但又被赫拉的乳汁救活。他凭借武艺绝伦,智谋高超,完成惨绝人寰的“十二试炼”,但在此之前,他被赫拉迷惑,在疯狂中亲手杀死了自己的三个孩子。
他的命运之展开,则像俄狄浦斯王,竭力逃避神谕所示的“弑父娶母”的命运,但追寻身份真相的每一步,与命运对抗的每一步,都是将自己一步步推入万劫不复的命运的深渊。
他的结局则让人想到阿喀琉斯。阿喀琉斯是人神之子,诞生之初,他的母亲曾预言他有两个迥然相异的命运:一是过和平的生活,尽管一生碌碌无为却可获得长寿;一是投身战争建功立业,但短命而无法享其天年。阿喀琉斯毅然选择了后者,萧峰也选择了后者。
古希腊人相信,一个男人的灵魂由三个部分组成:理性、欲望与血气(thumos)。前二者好理解,thumos一词却失落已久,英文中都没有可以直接与之对应的词。在《斐德罗篇》中,柏拉图形容logos(逻各斯)是一个车夫,驾驶着eros(爱欲)和thumos(血气)两匹马。
“血气”是一种英勇的品质,一种强大而复杂的能量,为人类和动物所共有。希腊人经常将它与愤怒,尤其是当一个人的荣誉、爱人或社群遭到威胁时油然而生的一种正义的愤怒感联系在一起。这种能量驱动一个人的行动、野心和战斗的欲望,促使他们为挽救自己的生命而甘冒生命危险。
在战场上,古希腊英雄,比如阿喀琉斯以竖琴鼓荡英雄血气,萧峰则以酒激发英雄肝胆。
阿紫认为萧峰平生最勇敢的一战是聚贤庄之役。他的聚贤庄之行,一方面固然是出于侠义之心,要救一个“道上相逢、谈不上什么交情”的小丫头,但另一方面,也更重要的,却是“自踏入江湖以来,只有为友所敬,为敌所惧,哪有像这几日中如此受人轻贱鄙视”,一时气愤难当,傲心登起,被激发了英雄气概。他曾经几度试图全身而退,都因为对方的辱骂,怒气渐渐勃发,终于不可抑制,以致大开杀戒。
“乔峰杀人之后,更是出手如狂,单刀飞舞,右手忽拳忽掌,左手钢刀横砍直劈,威势直不可当,但见白墙上点点滴滴地溅满了鲜血,大厅中倒下了不少尸骸,有的身首异处,有的膛破肢断。这时他已顾不得对丐帮旧人留情,更无余暇分辨对手面目,红了眼睛,逢人便杀。奚长老竟也死于他的刀下。”
这让人想起《伊利亚特》中,好友被杀,阿喀琉斯呐喊着冲入特洛伊阵营,顿时敌人尸横遍野,大败而逃的特洛伊人纷纷跳入克珊托斯河。阿喀琉斯追入河中,又让许多敌人倒在自己的剑下,“水面上人血泛涌,殷红一片”。河神劝阿喀琉斯离开,因为河里堆满了尸体,河水已无法流入大海,却遭阿喀琉斯的断然拒绝。他一边杀敌,一边怒吼:“统统死去吧,特洛伊人!”
强烈的悲愤,只能在暴虐的厮杀之中才能得到宣泄,无论他的母亲在战前如何警告他,这场复仇会导致他自己的覆灭。
尽管史诗在道德上谴责阿喀琉斯虐杀赫克托尔的暴虐,但阿喀琉斯并不因此而有所贬损,他始终是伟大的、豪迈的,他的悲伤导致他的暴行,只能使人痛心,并不使人憎恨。这么多年来,也没有人苛责萧峰,反而津津乐道于聚贤庄一战是多么的惊天地泣鬼神,一个顶天立地、快意恩仇的英雄形象就是这么任性地跃然纸上。
聚贤庄一战,金庸起的标题是“虽万千人吾往矣”。这句话出自《孟子》,原文是:“自反而不缩,虽褐宽博,吾不惴焉。自反而缩,虽千万人吾往矣。”-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