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19-02-02 | 來源: 卡夫愛看老電影 | 有0人參與評論 | 字體: 小 中 大
人的本質不是單個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現實性上,它是壹切社會關系的總和。——《馬克思恩格斯選集》
1900沒有任何親人,所有的船員和乘客對他來說也不過是過客,是他觀察的對象及靈感的來源,而他唯壹的朋友,也只有麥克斯。
我們生於家庭,長於社會,我們沒有選擇。而1900不必像我們壹樣,首先他沒有家庭關系,而社會關系,他可以選擇,他也早已做出了選擇。
很多人說1900不過是在逃避,逃避這個社會,逃避這個世界,這我並不認同。
逃避的意思是不去承擔應該承擔的責任。如果我們不去贍養父母,不去承擔社會責任,那我們就是在逃避,因為父母養育我們長大,而社會教我們成長,給了我們九年義務教育以及安穩和平的環境。
但1900並不算逃避,因為這個世界並沒有給他什麼,他並沒有責任去回饋,如果非要講的話,是上帝賦予了他生命和才華,維吉尼亞號撫養他長大,而他彈了壹輩子的琴,帶給了這艘船和這個世界絕妙的音樂,也算不負上蒼。
他只是做出了選擇,就像他說的,對別人而言,他並不存在,存在的只是他的音樂。因此他的選擇,也不會對其他人有任何影響,除了麥克斯,沒有人會為他難過。所以,他的壹生可以擺脫這個復雜的社會,像夢境壹樣純潔而美好。
他在夢境和現實之中,選擇了前者。
好夢易逝,最終1900的結局也讓人唏噓不已,但卻浪漫又熱烈。
很多時候我都覺得這部電影太過浪漫、太過美好,離我們的生活太過遙遠。如果有人告訴我在漫長的音樂史上,真的有這樣壹位音樂家,他出生在壹艘船上,無師自通,水平壹流,但終其壹生都沒有下過船,那我壹定是叁分驚奇,柒分狐疑的。
雖然不現實,但這個故事至少很美,不是嗎?
畢竟,講這個故事,托納多雷只用了大海、音樂、朋友和愛情這幾樣世間最美好的東西。
《鋼琴家》是最近刷豆瓣電影TOP250的時候才看的,這部電影的男主我很喜歡,阿德裡安·布勞迪,之前看《超脫》就對他印象深刻,又喪又帥。
但看這部電影,說實話大部分時間裡我是沒有被吸引的。
因為我壹直在等,壹直在期待壹段演奏,就像《海上鋼琴師》中1900和謝利飆琴那段,酣暢淋漓,亦或是彈奏那段《playing love》,溫柔安靜卻心潮起伏。
所以看這部電影的時候是有點煎熬的,不知道有沒有人和我有壹樣的感覺,瓦列最開始還偶爾彈幾段,這時候我在想,小試牛刀而已。但越往後看卻越覺得不對經。
嗯?猶太人,1939年?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