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19-02-16 | 來源: 看電影周刊 | 有0人參與評論 | 專欄: 流浪地球 | 字體: 小 中 大
[錯位]裡的表現主義場景
同樣是在1986年,在兒童電影制片廠任文學部主任的作家張之路提出了壹個想法,我們為什麼不做壹個“電孩子”的電影給孩子們看呢?
於是,有了很多人童年記憶的經典[霹靂貝貝]。
壹個小孩出生時因為正趕上了UFO閃現,而全身帶上了電,現在拍的話可能就是個超級英雄,但但那時候更多的只有童趣和幻想。
穿著全金屬亮片的外星人在長城上現身,和貝貝親密交流還聽他的訴說取掉了貝貝身上帶電的超能力。
[霹靂貝貝]劇照
孩子們喜歡這個故事,首映時還未放映到壹半,很多小孩子已經站到了椅子上開始歡呼起來。
雖然具體的票房數字已不可考,但當年的[霹靂貝貝]的確在全國掀起了壹波觀影熱潮。
票房火爆之後,讓兒影廠給科幻電影的拍攝開了綠燈,又有了另壹部兒童科幻片[大氣層消失]。
[大氣層消失]劇照
88年的[合成人],90年的[大氣層消失]、[魔表],91年的[隱身博士],92年的[毒吻]......雖然那個時候技術異常簡陋,雖然各個都是很小成本的軟科幻,但國產科幻無疑在這壹時期達到了壹個小高潮。
八、九拾年代,結束了拾年動亂,中國正進入到轟轟烈烈的改革開放新時代,經濟增長、思想解放,整個社會異常活躍。
1979年,《科學文藝》在肆川成都誕生,這是日後撐起整個中國科幻文學大旗的《科幻世界》的前身;-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