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19-02-16 | 來源: 看電影周刊 | 有0人參與評論 | 專欄: 流浪地球 | 字體: 小 中 大
1986年,現如今已是中國科幻最高榮譽的銀河獎舉辦了第壹屆;
1991年,世界科幻大會在成都成功舉辦,97年,它又在北京成功舉辦了第贰次,CCTV對此進行了大量報道。
1999年,刊登在《科幻世界》的記憶移植小說《心歌魁影》大熱,那壹年,高考作文題目出來,輿論壹片嘩然,因為,這是壹個後來都再沒超越的題目:假如記憶可以移植。
《科幻世界》雜志
有人說,科幻文學的發展在中國經歷了叁次浪潮:壹次是1902年,帝制在中國結束之後;另壹次是1949年,建國之後。
那麼第叁次也就是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這壹次,新作家和新作品雨後春筍般不斷冒出。
隨之而來的也是這壹時期科幻電影的小小浪潮。
只是,當劉慈欣的《叁體》在06年首版發行,當它在14年被翻譯成英語、壹年後獲得科幻小說界的奧斯卡——雨果獎,我們對科幻電影的期待就再也不是八、九拾年代的軟科幻了。
美國正是在上世紀70年代興起了所謂的“高概念電影”,從此將科幻電影從B級片、cult片、驚悚片的范疇裡推向了越來越主流的A級制作。
而我們正缺少這個過程。
《叁體》小說將科幻帶向主流
這也是“中國科幻電影元年”喊了這麼多年的原因吧。
而[流浪地球]絕對擔當得起“中國第壹部硬科幻”的頭銜,因為就像陳楸帆所說,“在所有制作層面上,它已經幾乎能與好萊塢A級大片並駕齊驅”。
不僅僅如此,它還有著獨有的鄉土情懷。
如果是西方人來拍,太陽和地球不行了,那我們就乘飛船換個地方重新開始建設新的家園。
恐怕也只有鄉土情結濃厚的東方人才會想出帶著地球壹起流浪的點子了吧。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