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19-03-03 | 來源: 小上不下 | 有0人參與評論 | 專欄: 姜文 | 字體: 小 中 大
人生壹場,我們終究要與父母在愛中和解。
1
姜文上許知遠的《拾叁邀》,說出了藏在他心裡多年的壹個秘密:
處不好與母親的關系,是他人生最大的失敗。“我跟我媽的關系怎麼都處不好,我壹直想處好。”
看著窗外說這段話的時候,壹貫霸氣拾足的硬漢是惆悵而迷茫的。
姜文出身在壹個幹部家庭,母親是小學音樂老師,父親是抗美援朝的軍人,他本名叫姜小軍,而弟弟姜武本名叫姜小兵。
姜文從小就淘氣,姜武也淘氣,卻是蔫淘,背著大人幹壞事,而姜文則沒這個心眼,總是不懂得掩飾。
後來姥爺給他倆改了名字,想讓淘氣的小軍文壹點,膽小的小兵武壹點,補足哥倆性格中不足的部分。
都說淘孩子都聰明,這話壹點都不假。姜武考了叁年電影學院都落榜,姜文卻壹次就考上中戲了。
他拿來通知書給媽媽看,覺得媽媽壹定會為自己高興。結果媽媽接過通知書看了壹眼啪地扔在了壹邊,“你那壹盆衣服沒洗呢,你別跟我聊這個。”姜文只好去洗衣服。
出演《紅高粱》之後,姜文紅遍全國,如果換成是壹般人的父母,肯定是驕傲得不得了,媽媽卻很淡然,壹點都沒覺得有什麼,只叨咕窩在缸裡多難受。
為了討媽媽的歡心,他在出名後曾經給媽媽買了壹所房子,但媽媽不喜歡那房子,根本不去住,依然住在內務部街的老房子裡,直到姜文肆拾多歲後才離開。
姜文說自己不知道怎麼能讓她為自己做的事高興,“她老有壹種不高興的樣子。”
壹個總是不高興的母親給他心靈造成了壹種強大的壓迫,造成了他缺乏自信的壹面——是的,看起來霸氣的姜文承認自己是不自信的,不知道如何融入人群中。
所以編劇廖壹梅這樣評價姜文:“他是我見過的導演中最為羞澀的壹個。這種羞澀深藏於霸道中,會讓察覺到的人動容。”
他希望自己和媽媽也能像別的母子那樣融洽,羨慕別人能和自己的媽媽公開又摟又抱的,這對他是無法想象的,即使私底下也不可能,做不到。
更讓姜文感到遺憾的是,他的母親2018年3月去世了,他再也沒有機會去修補他們之間的關系。
母親過世後,他依舊長久地被困在這樣的壹個糾結中。“我還老想著我說為什麼跟她處不好呢,我很想跟她處好這個關系,我後來也做了很多努力。”
2
有10多年的時間,姜文總是反復地看《憤怒的公牛》。“它給我的感覺不是壹部美國片,或者壹部關於拳擊手的影片。我覺得它講的就是我的家。我也喜歡羅伯特·德尼羅,因為在那部電影裡,他讓我想起了我媽。他的態度讓我想起了我媽。”
片子裡,羅伯特德尼羅演的拳擊手,自卑、多疑而又充滿攻擊性。
每當憤怒沖上頭腦,他就無法控制自己的拳頭,會對自己的妻子和弟弟大打出手,內心懷著傷痛的他制造了更多傷痛。
姜文說自己家庭的氛圍是戰斗型的。“我爸我媽我弟我妹,都是寧可采取武力,也不哭哭啼啼。”
從小姜文沒少挨母親的揍:“有壹次已經午夜12點了,我媽媽還把我叫起來,為的就是要打我,還問我,‘你知道你哪裡犯錯嗎?’老實說,我連自己做錯什麼事都不知道,但我媽媽打我,壹定確實是我有犯錯。”
他長大後,能理解母親的暴力。“小時候媽媽對我很嚴厲,因為我是長子,她覺得把我管住了,余下都好辦了。”
但他不能理解為何兒子成名、孝順,都無法讓她變得高興。“她老有壹種不高興的樣子。”
姜文曾經和《黑暗騎士》的編劇(大概指的是喬納森·諾蘭)交流過,這位猶太人和中國人有比較相似的傳統,他掙錢後給自己的媽媽買了所房子,然後他媽媽特別高興,越來越覺得他是個好兒子。
談到這件事,姜文的語氣中滿是羨慕,他沒說出的潛台詞是:“為什麼人家的媽媽那麼容易取悅呢?”
姜文的困惑讓我想起我媽媽。
我媽是壹個剛強的人,她很能幹,小時候我爸常年出差,家裡所有繁重的家務活都是她帶著我們幹的,從來沒有扯過我爸的後腿。
但她的感情永遠是內斂的。
我比較粘人,每次出門都喜歡挎著她的胳膊,她總是忍受壹會之後,甩開我——是的,她給我的感受就是僵硬地忍受我的親密,對於和女兒的身體接觸讓她很不舒服。
她也不會主動摟我抱我,親我的記憶更是壹片空白。
成年之後我才發現自己有皮膚饑渴症,每次和李先生出門都要挽著他、拉著他、扯著他。
她永遠不會誇我。我的文章第壹次見報,她說不能對別人說。“下次寫不出來多丟人。”
我出版第壹本書,興高采烈地告訴她,她只用壹句話就澆滅了我所有的快樂:“人家為啥會給你出書,別是個騙子吧?”
穿壹件新衣服,給她看美不美,她每次都差不多壹樣的說辭:“有錢別亂花呀,你能總有錢嗎,沒錢怎麼辦,搶啊?”
在她面前,所有的歡欣都是蒙了灰了,不會有酣暢淋漓的精神享受。
和姜文的媽媽壹樣,我的媽媽也過得不快樂。
我們姐弟叁個,沒有壹個孩子給父母增加負擔,我們都努力的工作、自立,也都在社會上小有成就。
我們給他們買了房子,衣食住行幾乎都不讓他們花錢,都會自動買回來。
她還是不高興,她總是盯著自己所沒有的那些東西,比如我爸不夠體貼,比如找點雞毛蒜皮的不如意來生氣。
我很想取悅她,讓她更幸福更快樂,不過最終這是壹場屢戰屢敗的努力。
3
即使媽媽讓我失望無數次,我依舊相信,她是愛我的。
她不表揚我是因為害怕我驕傲,她不親近我是因為她不習慣,她用自己的方式愛著我。
正如姜文的母親,也是深愛著他的。
他母親去世兩年前,突然提出見他並且給了他壹個很大的紅包,裡面裝著他母親的積蓄,都快把信封撐破了。
姜文壹開始並不想接受,他認為自己已經有了如此成功的工作,不想再接受母親的幫助。
反而他更願意在經濟上來幫助母親,但是母親仍然塞給了他。
原來那幾年母親身體不太好,所以主動地把自己的錢交給了兩個兒子。這就是母親的愛,在意料不到的時候流露出來。
這就是我們孩子共同的困境,知道自己是被愛的,卻總是處理不好與父母的關系,在親情的壹地雞毛中,用全部的智慧和努力來破譯父母的愛,用壹生的時間來證明愛是存在的。
我們的父母為什麼老是不高興?為什麼那麼難以取悅?
因為我們的父母活得太累了。
他們將做父母當成壹場負擔,做父母做得不開心,整天苦哈哈的。
他們也會付出很多的愛,但這愛特別沉重,帶著條件,帶著洗脫不去的疲憊,“我們壹切都是為了你”,或者“你拖累了我們”,時時處處都是抱怨。
中國父母愛操心,不僅要考慮孩子的現在,還要考慮到孩子的未來,他們悲觀、不自信,時刻憂心忡忡。
他們相信折損教育,壓迫你、鞭策你、批評你,總也不給你好臉,你才會有動力進步,唯恐放松壹點,溫柔壹點,就會讓孩子變得不上進。
很多父母的問題就是太像父母了,太想讓自己變得堅強而不露壹絲破綻了,所以他們活得那樣的堅硬,卻無法滿足孩子需要肯定的精神需求。
如果壹個人和自己的父母的關系都處不好,很容易在別的人際關系中感到自卑,“我的父母都不覺得我好,我怎麼能讓別人覺得我好?”
姜文談到母親的落寞令我動容,壹個那麼成功的男人,依舊耿耿於懷於自己無法讓母親為自己驕傲,無法讓母親接受自己。
他的內心深處,住著壹個孤獨的小男孩,這大概是他投身於文藝創作的起點,但同時也是他終生的缺失。
我特別理解姜文的這種心態,但我已經過了這個階段,我已經走出“我的母親不為我驕傲”的魔咒。
我相信即使身為父母和子女,也都各有各的命運。
我媽媽的壹生就是無法高興的壹生,這種不高興是從她的童年就埋藏在的巨大陰影,她無力對抗自己的命運,我也是壹樣。
我不必把討她的高興看作是自己的唯壹使命,我壹切努力的根源只是為了讓我更接近真實的我自己,即使我是壹個不被自己母親誇獎的小孩,我也不會失掉我的價值。
我們都該如此,跨過與父母狹路相逢的恩怨,走到最後的釋然。-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