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_NEWSDATE: 2019-03-04 | News by: 淘漉音乐 | 有0人参与评论 | 专栏: 罗大佑 | _FONTSIZE: _FONT_SMALL _FONT_MEDIUM _FONT_LARGE
文/宅少
先讲一段往事:
曾有一对台湾情侣在南非旅行,碰到一位出租车司机,路上一直哼着一首歌。他对情侣说:
这是我妈妈生前最爱的歌。1993年,我和妈妈在刚果的一家中国餐厅里听到这首歌。妈妈非常喜欢,餐馆老板就送了她一盘磁带。
不久后,母亲去世,磁带不翼而飞。每当思念母亲时,非洲司机都会想起这首歌。为此,他特意跑回刚果去寻找那家中国餐厅,不想餐厅早就倒闭了。
后来,每当遇到中国人,他就会问他们:“你知道这首歌叫什么名字吗?”可惜,他找了很多年,没有一个人能给他答案。
最后,台湾情侣告诉他:
这首歌叫做《恋曲1990》,写这首歌的人,名叫罗大佑。他写的是一个男人思念一个女人,想念那个女人乌溜溜的黑眼珠和甜美的笑容。
听到这里,非洲司机喜极而泣,一面说着“那个漂亮女人一定就是我妈妈”一面伴随着音乐哼唱,唱着唱着便掩面痛哭。
早在2000年,罗大佑曾到上海开过一场演唱会。无数来自北京的文艺青年,包了一节火车车厢直奔上海,只为见他一面。
那些人里面,有做《晓说》的高晓松,有做《十三邀》的许知远,还有做《读库》的张立宪。
高晓松曾回忆道:“演唱会结束后,上海整条街的酒吧,大家抱琴歌唱,一首又一首罗大佑,大家在那里怀念自己的青春,怀念那些热血沸腾的岁月。”
对此,曾有记者问罗大佑:“你不担心吗?上海演唱会,大家是为了怀旧而去的。可随着时间推移,70年代的人不再怀旧了,80年代的人又不够熟悉你,你怎么去面对这一切?”
我想,那个非洲司机已经替罗大佑给出了答案:
无论岁月如何变迁,时代的节奏如何变幻,那些打动人的旋律,根植在人们心头的感动和激情,永远都不会消逝。
因为它们来自人类心底的共情,来自那些蜿蜒岁月里,时间和生命的对话。
而罗大佑,早已写下了太多这样的旋律。01
1982年,28岁的罗大佑还在医院放射科做医生。一天,他收到台北市议员送来的一堆体检病历,其中有两个人的名字令他一生难忘,一个叫“陈水扁”,一个叫“谢长廷”。
那一年,罗大佑来到了人生的十字路口。
因为专辑《之乎者也》的出版,罗大佑受到了前所未有的瞩目。几乎一夜之间,他成为了台湾无数青年人崇拜的精神偶像。但此时此刻,罗大佑内心深处却遭受着巨大的煎熬。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