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_NEWSDATE: 2019-03-04 | News by: 淘漉音乐 | 有0人参与评论 | 专栏: 罗大佑 | _FONTSIZE: _FONT_SMALL _FONT_MEDIUM _FONT_LARGE
正巧,当初“洛克斯”的成员王振华在做副导演,听了他写的歌说:“你这么有才华,来帮我们的电影做配乐吧。”罗大佑问什么电影,王振华说:“《闪亮的日子》。”
罗大佑听了,不太敢答应。他从没发表过什么作品,也不知道自己写得如何,只说先尝试着写两首吧。回去捣鼓了两首曲子,导演一听,赞不绝口:“好了,别犹豫了,配乐由你来做!”
就这样,罗大佑写出了那首着名的《闪亮的日子》。歌曲由当时跟邓丽君齐名的刘文正演唱,一经问世,立即成为金曲。不过名声在外的是刘文正,没人关心写歌的是谁。
只有一个人,留意到了罗大佑。
那个人,就是张艾嘉。
在为《闪亮的日子》创作配乐时,罗大佑与女主角张艾嘉越走越近,互生情愫。对于罗的才华,张艾嘉无比赞赏。罗大佑的爱恋也是一时汹涌,为了向张艾嘉表达爱意,一下子送了她两首歌,一首《童年》一首《光阴的故事》。
尤其是《童年》这首歌,前前后后写了5年,毫不犹豫地送给了恋人。
可是,专辑发售后,人们记住了张艾嘉,记住了《童年》,却还是不知罗大佑。
这时,罗大佑已经在医院实习。那是他青年时代最苦闷的时光。
此前,他觉得做医生也还不错,真进了医院,才发觉日子太枯燥了。每天抽血化验、搜集X光片、去别的科室会诊,还要帮病人开刀,最累的时候,一天下来只睡三四个小时,稍微不注意,就会被主治医生骂得狗血淋头。
在一个个直面生老病死的日子里,罗大佑只好再次凭借音乐开解自我。他一边读着塞林格的《麦田守望者》一边埋头写自己的歌。
那时他尚且不知,自己即将在台湾掀起怎样的滔天巨浪。03
1980年2月28日,那是罗大佑毕生难忘的日子。当天他正在给一个受伤的小孩缝头皮,一个身受重伤的女孩忽然被送到医院。女孩是台湾政治运动“美丽岛事件”发起人的长女,和母亲一起遭遇了政治暗杀。
手术后留下了一根胸腔穿刺针,长尺许。当天是罗大佑当班,其他人离开后,他悄悄将穿刺针保存了起来。
那根针,也刺痛了他的心。
80年代的台湾,政治空气极为紧张。各种民间运动、自由诉求喷薄而出,青年们的内心动荡不安。各种政治强压手段,令他们有着无处诉说的苦闷,人生充满幻灭。
罗大佑正是其中一员。
和那些唱着甜腻情歌的民谣歌手不同,在写完《光阴的故事》后,长期在医院工作的他,看到社会种种现状,接触到台湾政治底层令人恐怖的逻辑,他开始审视整个台湾社会。-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