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_NEWSDATE: 2019-03-04 | News by: 淘漉音乐 | 有0人参与评论 | 专栏: 罗大佑 | _FONTSIZE: _FONT_SMALL _FONT_MEDIUM _FONT_LARGE
在做实习医生时,罗大佑创作完一系列作品,开始自己录制。为了让更多人听见这些作品,他委托日本同学把作品带到大阪编曲演奏,再寄回台湾自己配唱,为此花光了全部积蓄。
但罗大佑知道,必须这么做不可。这些音乐是他对整个时代的思考,也是他表达内心的唯一途径。
拿着样带,他找了好几家唱片公司。人家一听,就觉得太古怪太小众了:“什么《之乎者也》啊,这么奇怪的歌谁会听?”
罗大佑没有放弃,最后找到了滚石。当时他心意已决,出完这张专辑,就放弃音乐,披上白大褂,一心一意做一名医生。
滚石老板说:“好吧,我不敢预估你这张专辑的命运,但我可以赌一把。”
结果专辑一出,全台湾为之震动。
在所有青年人甚至全社会都找不到情绪出口时,罗大佑用他的《之乎者也》为大家在晦暗的天空上打开了一扇窗户,让光流注进来。
在一个情歌大行其道的社会,身穿黑衣、戴着墨镜的罗大佑犹如夜中闪电一般告诉人们,音乐是有力量的,它不仅可以表达情爱,还可以批判社会,可以关注文明的进程,关注历史的脉搏。
这张专辑有多牛,拿高晓松的话说:
罗大佑和崔健一样,都是不可逾越的。
是他俩让我们明白了,流行音乐不仅可以谈小情小爱,还可以表达讥讽和愤怒,为人类文明的堕落拉响警报。这俩人把华语音乐提到了一个崭新的高度。
确实,《之乎者也》里的那些旋律、那些歌词,可谓一骑绝尘。罗大佑用他极具文学化风格的表达,一句句拷问着现代人的神经。
在《之乎者也》里,罗大佑充满批判口吻问道:“现在听听我们的青年他们在讲什么?但是要想想到底你要他们怎么做?”
在《鹿港小镇》里,他记录着繁华都市对年轻人的吞噬,表达他们身处现代文明的迷失:“台北不是我的家,我的家乡没有霓虹灯…台北不是我想像的黄金天堂,都市里没有当初我的梦想!”
紧接着,罗大佑一边做医生,一边顶着各方压力发行了《未来的主人翁》。
这张专辑继续将台湾的自省风潮推向极致,当初原本已对社会无力对前途感到渺茫的年轻人突然为之一振,不少人开始参与社会运动。乐评人马世芳曾说:
回头看这几张作品掀起的社会效应,其规模之大、延续之久,整个台湾流行音乐史上除了罗大佑,似乎还没有任何人制造过。
在歌曲《现象七十二变》里,他犀利地讥讽,说“有人在黑夜里枪杀歌手”,有人“每年都要吃掉一条高速公路”,说“高楼越盖越高,人情越来越薄”,说“彩色电视越来越花哨,能明辨黑白的人却越来越少”。
最后,这首歌被写进了大学教材。
连罗大佑自己都没想到,自己的作品会引起如此巨大的震荡。无数青年在他的音乐中寻找失却的理想,重拾信念。
《之乎者也》这张几乎胎死腹中的专辑,不但一时间狂销15万张,日后还被评选为台湾200强唱片第一位。
但罗大佑却笑不出来,一方面,他开始苦恼人生选择,到底是继续做医生,还是转行去做音乐人。另一方面,政治上的压力越来越大。-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