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_NEWSDATE: 2019-03-04 | News by: 淘漉音乐 | 有0人参与评论 | 专栏: 罗大佑 | _FONTSIZE: _FONT_SMALL _FONT_MEDIUM _FONT_LARGE
很快,麻烦就找上门来。04
早在写《闪亮的日子》时,罗大佑就遭遇过歌词审查。
歌中那句“我们曾经共同哭泣,也曾共同欢笑”,最终被改成“我们曾经欢笑,迈向成功之路”。因为当局觉得“哭泣对社会来讲太负面了”。罗大佑那时才明白:想获得机会演唱自己写的歌,必须字斟句酌,小心翼翼。
在写《之乎者也》和《未来的主人翁》时,父亲很是担心他的安危。有一次两人在楼道里碰头,父亲忽然说:“政治上你要小心一点。”
这时人们眼中的罗大佑,不仅是一个歌手,还是一个斗士。
所以,在第三张充满温情的专辑《家》发行后,愤怒的青年开始指责他,说他失去了战斗的姿态。而当局又觉得他不够规矩,在歌曲审查上多有刁难,导致《家》的发行困难重重。两方面都对罗大佑表达了强烈不满。
加之当时感情破碎,前途渺茫,不知能不能再靠音乐为生,罗大佑感觉自己撑不下去了。就在这时,父亲赶到身边,按着他的手让他签字去美国:“放弃音乐吧,去美国考一个医生执照,老老实实生活,别再为难自己。”
1985年,罗大佑抵达美国,住在混杂着各色人种的纽约第七区。拍摄《英雄本色》的吴宇森跑去看他说:“你胆子也真够大的,这种地方我们都不敢下车,你却敢在这里生活。”
尽管远避台湾,罗大佑与政治还是藕断丝连。
为了纪念台湾结束日本殖民统治40周年,他绞尽脑汁写了那首《明天会更好》。没想到却被当局利用,成了国民党的竞选歌曲,甚至连国民党参选口号都是“为了一个更好的明天”。很快就有人批判他变节讨好,罗大佑气了个半死。
在纽约那一年,他过得很平静。但对一个艺术家而言,在某种意义上,平静就是平庸的代名词而已。幸亏一年后,罗大佑去香港参加一个歌唱比赛,突然意识到一件事:
1997年,香港要回归了,这将是人类历史上最特别的一件事。
在审视完自己的人生后,他给父亲写了长达11页的信说:
感谢你们对我作为一个医生的栽培。心里拔河拉扯14年,音乐终于赢了,我已经决定好这辈子不做医生,一辈子都做音乐,一辈子的主业都只有音乐。
从此,在填写各种资料的职业一栏时,他再也没有填过“医生”。而是他最想成为的:作曲。
这一年,罗大佑来到香港,建立了“音乐工厂”。刚到香港,他就认识了林夕,对他说:“以你的才华,别教书了,跟我出来做事吧!”
紧接着,罗大佑以电影为切口,迅速打开市场。从这天起,人们看到了另外一个罗大佑,一个不愤怒但是充满了商业柔情的罗大佑。
经他之手所写的歌,几乎首首经典。
他为梅艳芳写《似是故人来》,哀怨凄婉,林夕词一填,立马惊艳香港乐坛。
为《海上花》填词,他故意找了间可以看见海港的房子,一句“睡梦成真,转身浪影汹涌没红尘”,直通张爱玲的苍凉底蕴。
为《阿郎的故事》写下《你的样子》,更是传唱数年。
至于那曲《滚滚红尘》,一字一句泣血,无论是他的曲还是林夕的词,都可以说是后无来者。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