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19-03-19 | 来源: 小QZ有观点 | 有0人参与评论 | 专栏: 深夜八卦 | 字体: 小 中 大
一、《飞驰人生》挠痒痒:你笑了没?
《飞驰人生》中叶经理带张驰和他的观察员孙宇强找昔年用过的赛车车架时,孙宇强抚着“错误的车架”大发感慨,一番过度煽情后,叶经理发现不是这个车架,看到这里,按照导演的意思应该笑的,当然,有很多人也笑了,但是这其中有些人的笑,却来自于另外一个方向……
这部戏情怀可嘉,但除了张弛外,其他角色都太脸谱化,孙宇强的设定一大半都只是在搞笑。这部戏有质量的笑点,就是张弛考驾照的那一段,其他都难免有拼凑之嫌。
前几年星爷的《西游伏妖篇》,也是一个用“网络鲜肉”和“搞笑元素”撑起来的电影,为了搞笑而搞笑,最后尴尬了……
纵观近几年的商业大片,除喜剧外,其他类型的电影也争相加入搞笑元素。比如《复联3》和《雷神3》的大场面之间,总少不了几句搞笑台词。超级英雄这种题材的影视作品也非要向喜剧靠拢不可吗?有些幽默来的刚刚好,达到了调节电影的节奏和气氛的效果,但是随着搞笑成分的不断增加,搞笑不再是让人会心一笑的幽默,而开始比较谁挠痒痒挠的更彻底!
回顾以往,许多经典电影以其各有特点的元素打动着观众,用不太严谨的话说,英雄电影靠正义,历史题材靠厚重,情感电影靠真实!搞笑元素不是谁都能揩一把的万金油!现在,随便一种类型的电影都拿搞笑来点缀,向喜剧“转型”……
影视界的这个变化,是偶然吗?
二、风景这边:也不咋的
在电影普遍向搞笑转型之前,搞笑类综艺节目早就遍地开花。很多节目经常可以看到主持人全程哈哈大笑,看多了总觉得笑和不笑也没有什么区别,跟喜悦本身貌似也没关系,更像是一种尬聊、尬笑,虽然如此,制作者和观众依然心照不宣地乐在其中——所谓娱乐嘛。
严肃的综艺节目中了劣币驱逐良币的魔咒,市场占有不高。央视投入大手笔制作的《朗读者》、《故宫》等节目,总的来说,火爆程度还是比不上某些综艺节目……
前些年,二人转中蕴藏的一些段子加上其独特的表演方式,成就了小品市场的繁荣!一开始因为创作者比较接地气,观众也比较朴素实在,整体风格比较朴素、幽默!
但是随着一些人的出名,“火”势蔓延,引来千帆竞渡,幽默逐渐沦为卖艺和搞笑,竞争朝着地段位发展,渐渐的艺人们“花光了”所有笑点,二人转的元气被逐渐耗尽……
这几年相声也热起来了,观众依然在笑,演员绞尽脑汁发掘笑料。借着全民参与的热潮,相声演员终于从濒临灭绝的境地缓缓的活了过来,并且现在发展的越来越好!这实在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传统文化的每一个类型,都值得长足的发展和继承!
但是,一个行业只要一火,就会有很多人出来跟风。一个行业的火爆,使得某些买件大褂就敢上台说相声的人也打算分一杯羹。为了搞笑而搞笑、毫无内涵的斗嘴,或者凭借台上扭捏作态的矫情,竟也上得台来,开始了自己的表演!
这是个全民参与的时代没错,可是这不应该是个全民搞笑的时代啊!
不买大褂就上来说相声的人也不是没有
三、娱乐至死:说的是谁?
十五年前有本书在中国出版,是美国人波兹曼写的《把我们自己娱乐死》,书里提到“娱乐至死”这个概念,就是对上述现象最准确的概括。
波兹曼写书之时,电视已产生半个多世纪,他发现电视取代报纸、书刊,主宰了文化,并使文化趋向娱乐。他敏锐地感到这种声音、图像代替文字的方式,会逐渐消解人们的理性和逻辑性,使人迷恋当下,排斥思考,变得肤浅。
书中有句:“我们似乎知道过去24小时里发生的事,却对过去60年里发生的事知之甚少。”这个反对娱乐至死的声音淹没在市场大潮中。十几年前他对美国电视行业的担忧发生在当下的中国。美国历史短暂,他们不知道过去60年里发生的事儿已经很严重了,而我们,可是有无数个60年代可以研究和传承的国家啊……
四、后记:任重而道没有!
现在生活压力大,节奏快,社会矛盾多而复杂,于是观众喜欢看轻松的节目——少一点思考,少一点严肃,让大脑舒缓。这样一来,以观众需求为导向的影视界,越来越“热心于”帮助观众“从苦海中解脱”。
自媒体兴起后,许多人乐此不疲地参与着娱乐制造和传播,不觉间加深了娱乐至上的影响。一些视频应用里,猎奇和剪切的短内容大行其道,也对,严肃和深刻的内容很难在几十秒的视频里展现出来。
随着时间的推移,很多平台对用户也产生了偏差的定位:假定他们不适合深刻的东西!
对那些快消费的、热门的东西,加大其推广和宣传的力度,对那些有质量但是不够热门、带不动大流量的东西不闻不问,最后的结果是两败俱伤。
用户来这儿吃个小甜点就去别的地儿吃正餐去了,每次为了吃顿饭,还得来回切换;而平台的用户粘性不足,有数量没质量!
信息传播逐渐陷入被动读取,不需要思考的时候,最终很可能使大脑成为娱乐的奴隶。
就像现在很多小学生,遇到不会做的题目直接拿手机查作业帮一样,觉得自己能查到题目答案就很厉害了,丝毫没意识到自己逐渐养成了不动脑筋的习惯,!
这场泛娱乐化病毒与人类的较量,就像温水煮青蛙,温度到了,再反应过来可能就已经晚了……
如何在流行的浪潮里保持独立的思考能力,如何在快餐消费的间隙给自己一个吃家常菜甚至自己烹饪的机会,也是当今智能化时代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而对年轻人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和传统文化的教育引导,也成为了当下的一个难题……-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