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19-03-29 | 來源: 娛記肆道杠 | 有1人參與評論 | 專欄: 國際女星章子怡 | 字體: 小 中 大
這類新聞底下,不乏“既然靠粉絲生存,那就好好聽粉絲的建議”的調調。
但很奇怪,大家學生時代,都靠爸媽養活,也沒見有幾個多聽爸媽話的。
不時還要甩壹句:“你們啥都不懂,別管我!”
其實本質壹樣。
粉絲於偶像,我們於爸媽,始終是隔著壹層。
▼
偶像對於粉絲來說,就像平凡人生的英雄夢想,是粉絲憧憬著想成為的人。
因為自個兒這輩子就這麼操蛋下去,所以指望著用偶像去裝點自己的生活。
追星,其實是追自己。
所以當你看到,“自己”變成了自己討厭的樣子,自然就會抓狂憤怒。
以至於惡語相向,到後來被偶像拉黑,再自憐自艾唱壹出農夫與蛇的戲碼。
因為,你喜歡的不是章子怡或周迅,而是那個高貴冷艷的演技影後。
你喜歡的,是你們造出來的那個神。
而神只應該在神龕裡。
你不能接受你的神滾滾紅塵,功名利祿。
更別談接這種,賣人設撈票子的低俗綜藝,沒追求檔次低的爛片爛劇。
但關鍵是,她們原本就是個平常人。
因為努力或運氣,壹朝被眾人簇擁上神壇。
但她們原本就是會渴望金錢,顧及人氣,也沒法做到永遠斗志昂揚,挑戰自我。
而用自己幻想出的神的標准,去衡量那個平常人,剩下的只有失望。
粉絲對偶像的愛就是這樣。
隔著屏幕,混著人設,裹著包裝,含著盲目。
網絡發展,貌似是粉絲和偶像距離最接近的時代,好像偶像在那頭,我在這頭,走兩步就到了。
但很抱歉,路上阻著假熱搜,營銷號通稿,全網輿論造勢,和你的自我感動。
所以,麻煩不要再口口聲聲,偶像變了初心不再。
他們從來沒變,只是你從未了解他們。
▼
談了造神,再來談談毀神。
去年最有趣的毀神運動,莫過於李誕。
壹句“人間不值得”,加上和黑尾醬郎才女貌的愛情,全網誇贊“活的通透”、“有趣的靈魂”。
覺得他說話幽默,又喪又好玩,透著股潑皮無賴的出世江湖氣。
但是,壹個優點必然對應壹個缺點。
你因為壹個人的優點喜歡他,那麼必然有壹天,你會因為相對的壹個缺點討厭他。
他幽默,意味著可能會沒分寸。
他潑皮無賴,換個角度就是沒文化底蘊,虛浮市井。
在奇葩說第伍季,他優點的另壹面完整地展現出來。
大家開始討厭他沒有尺度,沒禮貌,說他開玩笑不合時宜,隨意打斷風度全無。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