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19-04-01 | 來源: 新加坡眼 | 有0人參與評論 | 專欄: 邵逸夫 | 字體: 小 中 大
在新馬百年史上,邵逸夫絕對是數壹數贰的大人物,他在中國和新加坡建立的商業帝國,取得了無可撼動的成功。尤其在電影屆,邵氏更是“王者”壹般的存在。
邵氏兄弟在東南亞有超過100家電影院和9家游樂場。
他為中國教育界捐了3萬多棟逸夫樓,還有邵逸夫醫院等眾多產業,是華僑中最知名的富商之壹。
然而有壹位名叫陸運濤的人,是那個年代星馬地區首屈壹指的華人大富豪,媒體說:他是唯壹可以挑戰邵逸夫歷史地位的人。
當然,前提是,他沒有死於那場意外。
陸運濤是新加坡和香港的著名電影制片人,新加坡的國泰影院公司就是他創辦的,他還是馬來西亞的拿督,壹度成為新馬地區的首富,華僑中最顯赫的人物。
但其實,陸家的故事,是從他父親開始的。
20世紀初,南洋的華人企業家中,有“肆大天王”,陳嘉庚因為創辦了廈門大學最為中新兩國人民熟知;胡文虎被稱為"萬金油大王" "報業大王”,虎豹別墅就是胡家兄弟的;黃仲涵,是“印尼糖王”,印尼的首富,還有壹位,便是陸運濤的父親——陸佑。
▲陸佑 廣東省鶴山雅瑤鎮 (1846—1917)
1840年的中國,鴉片戰爭爆發。
清政府簽訂喪權辱國的條約,社會矛盾加劇,民不聊生。沿海壹帶例如廣東福建人為了活命、為了生計,被迫離鄉,遠赴異國。
1863年,17歲的陸佑以“契約勞工”的身份下南洋謀生。先在新加坡壹家錫礦當礦工,攢了點積蓄後自己開了壹家小雜貨店。
幾年後去了馬來西亞,購買了壹個廢棄的錫礦,竟將其起死回生,逐漸發展成為壹個頗具規模的大礦,因此得名“錫礦大王”。-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