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_NEWSDATE: 2019-05-13 | News by: 光束戏剧 | 有0人参与评论 | 专栏: 北京 | _FONTSIZE: _FONT_SMALL _FONT_MEDIUM _FONT_LARGE
曲剧《太平年》海报
曲剧《太平年》讲述了一九四九年北平和平解放前夕至十一建国这一段时间内,四合院里各色社会底层的百姓在解放前后的悲欢离合、酸甜苦辣。
王新纪曾将《茶馆》《四世同堂》《开市大吉》等老舍先生的多部作品改编成北京曲剧,对于地道北京味的曲剧创作已有成熟的经验。在《太平年》里,1949年的北平街道、胡同里的生活面貌,以及老北京人的生活态度,也将再次在舞台上还原。
03
来自西城的“老北京生活”
大部分经典作品里写的老北京,其实都指的是北京南城,然而老北京可不只是有南城这一个地方,《太平年》这次区别于以往作品的着眼点,写的是北京西城的故事。
《太平年》的故事发生在北京西城的槐荫儿胡同,导演顾威在发布会现场介绍道,“《太平年》中的人物设置和社会环境跟北京市曲剧团此前的作品不同,跟观众熟悉的《骆驼祥子》《龙须沟》里表现的南城不一样。老话儿说‘东富西贵’,很多当官的和文化人过去都生活在西城,人物的气质、表现要区分开,这在剧中人物身上表现得比较明显。”
曲剧《太平年》演员定妆照
剧中展现的是1948年底到1949年初的北平,从人物的服装、语言特征,包括剧中矛盾冲突的表现,都具备了鲜明的时代特征与地域特征。
曲剧《太平年》演员定妆照
一心为民谋福祉的中国共产党员张志民、知识分子家庭出身的先进女性郑婉贞、靠典当祖产过活的老旗人费三爷,还有靠被服厂发财的崔喜芬、在苦命中挣扎的安淑云和安广顺姐弟……形形色色的人物在风云变幻的老北京登场,演绎着他们的欢乐、苦恼、迷茫和思索。本剧的编曲戴颐生强调,她在《太平年》的唱腔音乐中要准确塑造众多人物,通过不同的唱腔体现人物性格。
04
北京曲剧与我们的距离
不同于流行全国的京剧,曲剧作为北京的地方戏,凝结着北京当地的民风习俗,以本地方言为主。作为北京唯一的地方戏——北京曲剧,它的发展与传承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