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19-05-26 | 来源: 社会微刊 | 有3人参与评论 | 字体: 小 中 大
“如果30岁以前,最迟35岁以前,我还不能脱离平凡,那我就自杀。”
梁晓声问:“那什么是不平凡呢?”
“要有一定社会地位,要有一笔数目可观的钱,或者掌握一定的权力……”
后来,梁晓声接待一美国朋友时。
朋友问:“你们中国人心里好像都暗怕着什么,那是什么?”
梁晓声答:“怕一种平凡的东西。”
朋友追问:“究竟是什么?”
梁晓声说:“就是平凡之人的人生本身。”
朋友无比惊讶:“太不可理解了,我们大多数美国人都挺愿意做平凡人,过平凡的日子,走完平凡的一生。
你们真的认为平凡不好到应该与可怕的东西归在一起么?”
可不是吗?我们不怕死,只怕平凡。

毕加索的画,常人很难欣赏。
于是有人问他:“你为什么不把人画得像人、世界画得像世界?”
毕加索回答说:“我十岁的时候,就可以画得和照片照出来一样,但用40年才画出了你们看不懂的东西。”
我为什么要讲这个故事呢?
我想说:很多目标不是光靠努力就能达到的。
绝大多数画画的人,努力一辈子也只能达到毕加索十岁的水准。
正如“饭团酱”讲的一个故事:她去美国留学时,加入了学校的交响乐团。
饭团酱特别佩服学校的小提琴手,“他出身音乐世家,父母都是音乐家。
他的琴拉得太好了,我真是嫉妒。”
有一天,两人一起闲聊时,
小提琴手说:“毕业后,我就去中学当音乐老师。”
饭团酱问:“你为什么不进专业乐团?”
小提琴手的眼睛一下就红了:“我也很想去,但我不够优秀。”
饭团酱很吃惊:“你还不够优秀?”
小提琴手叹了一口气说:“乐团今年空缺了一个小提琴位置,但有四百个乐手在竞争,那四百个人每一个水平都比我高。”

听到这句话,饭团酱一下如遭电击:“我原来的梦想也是搞音乐,但这一天与二提琴手对话后,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