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19-06-11 | 來源: 周游世界電影 | 有0人參與評論 | 字體: 小 中 大
為了戰勝病魔,為了讓自己重回生活的軌道,納什又走入了那個讓他走向輝煌,走向巔峰的普林斯頓校園。在熟悉的辦公室裡,他見到了自己的老對手好朋友馬丁教授。在馬丁教授的幫助下,他開始在普林斯頓的圖書館裡做壹些簡單的工作。
納什在精神的世界裡開始了長達30年的跋涉,這和他22歲便在數學屆取得的輝煌成就相比,在他的人生中顯然更有意義。影片中羅素克勞用克制的羞怯驚恐的表情,表現了納什在社交時的惶恐和不安,這表明納什和這個世俗的世界本就是格格不入,他是因為對數學的狂熱,才走進了大眾的視野。
而普林斯頓大學作為他壹生的福地,見證了他人生中最輝煌的兩個時刻,壹個是發現了納什均衡理論,壹個是憑借發現納什均衡理論成為了1994年的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雖然後來被證實影片中那場贈筆儀式是虛構的,但是周游君依然看的熱淚盈眶。這種感動並不是壹種輝煌的喜悅,而是憑借堅強意志力走出低谷之後,而重新被尊重,被認可的平實的獲得感。
納什在數學的世界裡是壹個孤獨的巨人,之所以孤獨,是因為他在學術研究上走得太快,站的太高,在整個人類的學術范疇裡,沒有幾個人可以和他談論專業的知識。而他幻想出的人物便是他對現實世界的渴求。查爾斯代表了他渴望友誼,威廉帕徹代表了他渴望認可,小女孩代表他渴望家庭。
最後納什的這些渴望,在現實的世界中都得到回應了,妻子回應了他對家庭的需要,諾貝爾獎回應了他對認可的需要,馬丁教授回應了他對友情的需要,而開放的普林斯頓大學容納了這個行為上的瘋子,學術上的天才,情感上的凡人。超乎常人的智慧讓約翰納什走在了學術的最前沿,並獲得了諾貝爾經濟學獎。而強大的意志和淨化心靈的歷程讓他的故事獲得了奧斯卡最佳影片。
約翰納什於1994年獲得了諾貝爾經濟學獎,根據他的故事拍攝的傳記電影《美麗心靈》在2002年的奧斯卡頒獎典禮上獲得了最佳影片、最佳導演等肆項大獎。2015年5月23日約翰納什夫婦因為車禍而雙雙去世,不知道納什教授的最後時刻,那些想象中的人是否還在,但是他的理論將繼續造福社會,他的美麗心靈將繼續感動人間。-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