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19-06-11 | 來源: 風向 | 有3人參與評論 | 字體: 小 中 大
中國的絕對主導能力
中國稀土產業壹直處於穩步發展的態勢,隨著產業鏈不斷延伸,產業結構和產品結構不斷調整,目前已經趨於佳境。高純、單壹稀土產品已達到總商品量的壹半以上,基本適應和滿足國內外市場的需求。在冶煉分離產品中,稀土氧化物為主要產品,包含氧化鑭、氧化鈰、氧化釹等。
中國在發展過程中建立了自身在上中游產業鏈上的顯著優勢,在稀土采掘、冶煉、分離提純方面,中國占據絕對領先地位,例如純度極高的提純專利技術,這使得傳統依賴中國稀土資源的國家地區,即便想要重新建立自身的生產體系,在客觀上也面臨著較大的困難。
中國在全球產量的占比如此之高,主要原因是中國企業對全球企業展開的價格戰以及後期對企業的整合。中國已經在全球范圍內鎖定了獲取稀土金屬、合金、磁鐵和大多數後氧化物的途徑,而且全球只此壹家。
美國的匆忙應付
反觀美國,根據美國地質調查局發布的相關數據,2018年美國對稀土的淨進口依賴度為100%。目前有叁家美國企業計劃或正在建設稀土處理廠,最早的壹家預計明年投產,其余兩家最快要到2022年才能啟用。
美國現在僅有壹座稀土礦在運行,每年開采約5萬噸稀土,這些稀土還需要運到中國加工處理。事實上,美國太專注於稀土開采而非整個稀土供應鏈,對其國家安全和經濟安全產生了負面作用,因為所有國防和技術應用都始於稀土金屬或其他後氧化物,而不是新采掘的礦石或氧化物。
美國國防承包商和技術公司使用的所有稀土金屬、合金和磁鐵都可以追溯到中國:它們如果不是直接來自中國,就是間接通過日本采購或美國合金和磁鐵制造商進口。
面對中國威脅,美國在過去幾個星期已開始采取行動,試圖擺脫稀土的單壹采購途徑。美國國防部後勤局正與馬拉維、布隆迪等地的供應商接洽,尋求多元的稀土供應。
上月20日,美國藍線公司(Blue Line)和澳大利亞稀土生產企業萊納斯(Lynas)宣布簽署合作備忘錄,在德克薩斯設立稀土分離工廠。萊納斯是中國以外全球最大稀土生產商,對全球稀土供給份額約達12%。
對美國來講,當務之急是創建壹套不可逆的生產線,這條生產線包括開采、合金、分離和後氧化復合處理技術。不過,美國能否在短時間內找到替代,或是恢復國內稀土加工以滿足需求,依然充滿了未知數。
下游:稀土產品的應用
稀土產品的下游應用包括傳統的應用領域和稀土新材料應用領域兩大領域。
在稀土的具體用量方面,鑭,鈰,鐠,釹等輕稀土元素為應用領域最廣,用量最多的稀土元素。釤,銪,釓,鋱,鏑,釔等重稀土元素雖然從用量上占比不大,卻是高科技領域不可或缺的添加劑。
以“鏑”(dysprosium)為例,凡是涉及激光、核反應堆、計算機硬盤、熱電聯產引擎等高科技產品的生產,都必須要使用鏑,而後者在世界上只有中國有,在其他國家幾乎沒有發現過可采的儲量。自中國領導人上月20日考察江西稀土行業以來,重稀土元素價格顯著上漲,稀土元素“鏑”在截至本月,其價格已飆升14%,達到2015年6月以來新高。根據瑞銀(UBS)的數據,釹和鐠(用於生產磁鋼的兩種主要稀土)的價格已從5月初的每公斤32美元左右漲至每公斤42美元左右。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