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19-06-22 | 來源: 烹小鮮 | 有0人參與評論 | 專欄: 電影 | 字體: 小 中 大
作者 | 洛弟
“拾年前的片子,就要4K重制?”
前不久《驚奇隊長》制片人聲稱,漫威電影宇宙11年來的22部電影,將全部發行4K高清重制版。
也許有的影迷會詫異:系列最早壹部《鋼鐵俠》距離現在也不過11年,原來的版本又不是不能看,為何又出4K版?
這種條件下的畫面升級,哪怕說是“圈錢”也勉強:如果4K不是觀眾和粉絲的剛需,哪還能圈得到錢?
何況,在很多影迷以往的認知裡,4K重制更多的運用,還是在經典電影、影像資料修復領域。
贰拾年前的老片,興許有修復壹下的必要,拾年以內的新片,未必至於。
那是什麼,能讓漫威去做壹筆看似“浪費資源”的買賣?
碟市4K:日常更新換代
其實在4K方面,漫威早就動手了。
目前據統計,2017年以來的漫威電影,以及2008年的《無敵浩克》、《美國隊長》全系列、《復仇者聯盟》前叁部,都已重制了4K高清版本。
根據全球最大的藍光影碟信息網站Blu-ray.com顯示,《驚奇隊長》的4K Ultra HD藍光碟也將在今年7月11號發售。
而漫威粉翹首以待的《復仇者聯盟4:終局之戰》也確定將發售4K Ultra HD藍光碟,但發售日期至今尚未公布。
顯然,4K版本已然成為新片影碟的標配,而4K版本的發行介質之壹,就是影碟。
賣碟,是4K重制的重要目的與驅動力。
在這方面,擁有無數大IP的好萊塢六大公司,不僅精於此道,且將其視為IP衍生品的壹個重要渠道。
其中相對著名的是華納,手握《哈利·波特》《指環王》《霍比特人》《蝙蝠俠》幾大賣座系列,都有根深蒂固的粉絲群,具備壹定的凝聚力與購買力。
於是,華納在手頭大IP,尤其是系列電影的影碟上下了大功夫。
壹部電影單碟裝,兩部電影雙碟裝,系列出新作再來個全集套裝,完結了再來個全套禮盒,帶周邊的、不帶周邊的、3D版、4K版更新也隨時跟進,還有加上《神奇動物在哪裡》的套裝……
來自4K版赫敏的嫌棄(圖片來源:Blu-ray.com)
久而久之,中國影迷送了華納壹個“賣碟華”的諢號。
當然,影碟事業近拾年的最後蓬勃,原因在於“藍光時代”新的存儲方式,對影碟容量的大幅度提高,從而帶來的單碟畫質大提升、套裝內碟片數量降低,以及價格提升後碟片內容、包裝設計的精品化。
但現在,藍光時代似乎也變天了。
其原因,並不是我們壹般所想的網絡下載與流媒體,而是藍光技術自身的更新迭代。
在“藍光時代”的頭幾年,不少好萊塢六大自有廠牌,以及“標准收藏”(The Criterion Collection,也就是影迷俗稱的CC)等私人廠牌,會為壹部影片的藍光碟出壹個“套裝”。
其內容,大多是壹張藍光碟加壹張DVD,讓擁有不同播放設備的觀眾都能觀看。
這種套裝,今天依然存在。
只不過內容變了,DVD可能不再出現,而1080P藍光碟,代替了當年DVD的位置,成為這種隨碟的“附屬品”。
而碟盒裡的“主菜”,成了我們剛剛提到的4K Ultra HD藍光碟。
這張《阿裡塔:戰斗天使》藍光,封面上方按重要性列出版本:藍光3D、4K Ultra HD、普通藍光、
4K指壹種分辨率,而4K Ultra HD可以指壹種應用4K分辨率的播放技術,同樣應用在家用電視機產品。
新的的4K Ultra HD藍光碟,采用66GB的雙層光盤或100GB的叁層光盤,容量遠高於傳統藍光碟的25GB單層光盤,和50GB雙層光盤。
隨著4K Ultra HD技術的成熟,以及最常用的影碟播放設備——電視機“4K化”的更新換代,促使4K Ultra HD藍光碟進壹步鋪開。
所以,各大公司新片藍光化時集體4K,幾年內的舊片也考慮4K重制,也是對壹種日常技術革新的順應。
但在流媒體時代,影碟逐漸成為小眾愛好,跟這樣的潮流,又能帶來多少收益?
4K Ultra HD藍光碟的售價,是目前所有影碟制式裡最貴的,在不打折的情況下,可能比壹般的傳統藍光單碟裝要貴出叁分之壹到壹倍。
要想看這碟,還得配齊壹台支持HDR(高動態光照渲染)技術的4K超高清電視機,以及壹台Ultra HD專用的藍光播放器,外加壹條高速HDMI雙接頭連接線。
說白了,舊有的播放設備得全換壹個遍,成本可能會“勸退”不少人。
而在這個小眾碟圈,也許緊跟4K潮流,就是為了那群“勸不退”的人:那些對家用影像播放有著更極致追求,或是對某些影片愛不釋手的影迷、粉絲。
所以,漫威電影宇宙、《星球大戰》《哈利·波特》等粉絲群龐大的電影系列,紛紛推出4K藍光單碟或套裝,也並不奇怪。
但4K潮流的來襲,當然不止在影碟市場。
銀幕4K:影迷的好買賣
4K重制的另壹用武之地,自然是在電影院。
今年4月28日,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的戰爭片名作《現代啟示錄》40周年最終剪輯版,在美國翠貝卡電影節放映。
這壹版本,與當年的劇場剪輯版、2001年的重剪加長版有兩大不同。
壹是時長與內容上的變化,贰是對40年前畫面的全新4K修復。
該版本的美版藍光碟也將在8月27日發售
經典電影的4K重制或修復,現已成為全球各大電影節的常客。
離我們最近的例子,可能是近兩年4K版《2001:太空漫游》在國內電影節壹票難求的瘋狂。
影迷經濟的導向下,電影節經典電影的4K修復展映,也成了壹門生意。
從2013年,第16屆上海國際電影節進入“4K時代”,《阿拉伯的勞倫斯》《浩劫》等經典電影4K重制版展映開始,老片新看,逐漸成為電影節展映的大賣點。
2014年,第17屆上影節在謝晉導演《舞台姐妹》上映50周年之際,展映了影片的4K修復版,算得上國產片4K重制的壹件大事。
《舞台姐妹》4K修復版劇照
經典老片4K重制的意義,壹方面是經濟效益,今年北影節展映的4K版《2001:太空漫游》,與最近上影節展映的4K版《辛德勒的名單》《撒旦探戈》,都在開票之際以最快速度售罄。
壹方面,老影迷願意心目中的神作,以更高清形式重現大銀幕,再看壹遍,也不會倦。
另壹方面,新影迷源源不斷,這些聞名已久的老電影修復版,也許比電影節其它小眾作品更能吸引他們:第壹次看名作就是高清大銀幕,豈不美哉。
總有錯過壹次展映的老影迷,和沒看過的新影迷在,修復版買下版權,可以重復展映,甚至在院線重映,無論在歐美還是中國,都是很正常的事。
而版權方除了壹次又壹次賣出展映權、租出拷貝,還可以出4K藍光碟,又是壹筆進項。
《2001:太空漫游》的50周年修復版,國內電影節壹票難求,歐美直接院線重映
除此之外,經典電影4K修復的另壹重意義,則是文獻價值。
部分經典電影的原始拷貝,隨著不可抵御的膠片老化,或保管條件未必盡如人意,畫面、音軌逐漸受損,甚至可能面臨失傳風險。
今年北影節展映的菲律賓電影《馬尼拉:在霓虹的魔爪下》,以及羅馬尼亞影片《重建》等等,都是“電影小國”的經典作品,經過4K修復得以煥發新生。
藝術電影的搶救式修復,往往為民間機構、私人藏家、基金會,或各國各地電影資料館等官方機構發起承辦,成為搶救電影遺產的壹種通行方式。
而商業片中經典電影的重制,在具備“贰度開發”經濟效益的同時,也是對數拾年前老電影的壹種文獻保存。
這種帶有雙重目的的重制蔚然成風,成為電影4K重制的壹個重要部分,甚至在某種程度上,定義了我們對4K重制對象的認知。
因此,我們才對僅有11年歷史的漫威電影集體4K化,感到驚奇。
流媒體4K:真高速才有真高清?
當然,4K重制影片的投放途徑,不可能不包括流媒體。
壹方面,支持HDR技術的4K超高清電視機開始進入千家萬戶,為電視4K播放的通行,打下了硬件基礎。
同時,智能電視的普及,將流媒體鋪入家用大屏幕播放設備,保障了電視4K播放的軟件。
另壹方面,手機、平板電腦、筆記本電腦、4K超高清顯示器等個人播放設備的集體升級,也為觀眾提供了私人播放4K影像的條件。
觀眾可以自由選擇,可以播放藍光碟,或播放正版藍光碟內附贈的數字版本,也可以接受流媒體平台的服務,包括網飛、iTunes、亞馬遜Prime Video、Hulu,或是國內的“優愛騰”、芒果TV、咪咕視頻等。
但在內地,4K播放應用最廣的,還是國內的主流流媒體平台。
隨著各大平台加大對電影版權的投入,以及劇集4K化同步更新的趨勢,國內許多人對“4K”這壹概念的接受,都來自於此。
騰訊視頻播放的黑澤明作品《亂》,就是4K修復版本
但同時,國內流媒體平台的“4K化”,也面臨壹個問題:是不是真4K?
鑒於流媒體傳輸的條件,影音文件的碼流在傳輸過程中,往往不可避免受到壓縮。
我們在流媒體平台看到的“4K版本”,可能達不到真正的4K清晰度。
而這種未必達標的版本,在壹個平台上供應多種播放前端,必須滿足硬件水平最低播放端的播映需求。
於是,我們在手機、平板電腦、筆記本電腦等小屏幕上看起來“夠4K”的畫面,壹到更大更高清的4K電視機前,立馬現了原形。
這倒未必是流媒體平台“店大欺客”,而是限於技術條件,臣妾真的做不到。
不過,我們還能寄希望於即將到來的5G時代。
隨著通道的寬廣、傳播速度的提升,更高碼流的影像,也可以在流媒體平台上快速傳播。
到那時,好萊塢六大也好,“優愛騰”直播平台也好,都要奮起直追這股潮流,新片新劇壹律4K,老片也要紛紛重制,以適應新的播放條件,和由此而來的新審美取向。
漫威電影“拾年就重制”的急迫,也許同樣有追趕這股風潮的打算。
等到風潮真正來襲,我們對漫威今天的這種急迫,也就見怪不怪了。-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