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19-06-23 | 來源: 成長擺渡人 | 有0人參與評論 | 字體: 小 中 大
壹談到死亡,中國人的態度總是避之不及,談虎色變,大家普遍認為那是不吉利的事情,說了晦氣。
而如今,我卻看到幾個年輕人開始早早的為死亡做了准備。
飾演《惡作劇之吻》的女主角林依晨,在23歲時就制定了遺囑;
趁早手冊的創始人王瀟在30歲之前就已經想好了自己的墓志銘;
擁有叁家服裝店的朋友小鹿,在25歲時為自己制定了壹生的計劃,死亡時間為99歲。
計劃死亡並不是讓我們放棄生命,而是找尋生命的意義
可能你會想“如此年輕的年齡,壹般不是隨意的玩,隨意的吃,隨意的放飛自己嗎?他們為什麼會小心翼翼觸碰死亡這個話題?”。
這太反人類了。為什麼,我們要在年輕的時候就想好怎麼死?
第壹,死亡,讓我們擁有明晰的人生方向感
朋友的表姐在去年得了癌症,醫生告訴她最多活不過兩年了。
剛開始聽到這個消息的表姐,心痛不已,“為什麼不幸都會降臨在我的身上?!”,剛開始她的生命中的色彩因為疾病變成灰色的,但就在壹年後,她完全改變了我們對她的印象。
原來,她去環球旅行了。去了非洲,埃及,印度,法國,美國,英國,俄羅斯,巴金,甚至還去了中國的貧困地區去支教,用她的話說:“這壹年間,我走得路比活著的20年間都還要多,忽然覺得生命有了意義,有了方向感。”
慢下來,傾聽內心地聲音,去做你想做的事情,人生才有意義
表姐生前壹直都是單身狀態,她不舍得吃,不舍得穿,把錢都攢下來,想留到以後養老用,而如疾病的到來讓她看淡了壹切,她想明白了,“如果生命就在兩年後結束,她應該做什麼事情才能讓自己不後悔?”
我壹直都很欣賞這樣壹個在絕地中重生的人。
雖然表姐已經去世了,但是她告訴我們,“在人生有限的時間內,千萬不要覺得壹輩子很長,意外和明天永遠不知道哪個先到來,因此我們才要想清楚自己人生該怎麼走,人生的方向是什麼樣的?”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