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_NEWSDATE: 2019-07-01 | News by: 年糕妈妈 | 有0人参与评论 | 专栏: 啃老 | _FONTSIZE: _FONT_SMALL _FONT_MEDIUM _FONT_LARGE
但是,如果这个过程缺失了呢?
如果一个孩子身体长大了,心智却仍停留在那个能用啼哭向父母交换一切的婴儿期呢?
坊宝宝第二次出现,我们看清楚了他的样子:一个穿着红肚兜的婴儿,外形却比成年人还要巨大。
“巨婴”这个词,由此而来。
他有着婴儿该有的一切行为,他喜欢哭,靠哭来解决一切问题;
如果一点不顺着他的意,他就搞破坏;
他也会用暴力攻击身边的人,不管对象是谁;
千寻急着去救人,他却只想让千寻陪他玩,甚至口齿清晰地威胁:“你如果出去的话,我就哭,宝宝如果哭的话,婆婆马上就会过来的,把你杀掉。”
你不陪我玩,我就哭喔;你不让我满意,我就找我妈喔——当坊宝宝说着这种话时,幼稚的脸和庞大身躯的不协调感,令人感到既可笑又可怖。
2
这个角色的塑造,绝不是凭空而来。
宫崎骏在新宿有一座山间别墅,每年夏天,他都会邀请朋友和朋友的孩子来玩,千寻的原型,就是朋友家10岁的女儿,所有那些娇气、爱哭、不耐烦,都是他在孩子们身上看到的。
他担心这一代孩子们失去了拼搏精神,而巨婴这个角色,正是这种担忧的极致呈现。
再看看这两年的社会新闻,有太多《千与千寻》里巨婴的现实镜像。
在重庆,结婚5年的李女士控诉丈夫“32岁了还没有断奶”,丈夫一直赋闲在家,花钱向公婆伸手要,两个老人还变着花样给他做美食、当专职保姆,她想搬出去住让丈夫学会独立,却被丈夫和公婆一口拒绝。-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