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19-07-06 | 來源: 鉛筆道 | 有0人參與評論 | 專欄: 李彥宏 | 字體: 小 中 大
2018年9月,作家六六用百度搜索上海美國領事館,結果搜出來眾多騙子廣告,就是找不到上海美國領事館的官網。之後六六翻牆用谷歌壹試,第壹條就是美領館的賬號。
面對百度和谷歌贰者截然不同的搜索結果,六六在微博上對百度CEO李彥宏犀利發問,“究竟是做搜索引擎,還是做騙子首領的?”
百度推廣官方微博發言稱,對於六六女士搜索“上海領事館”體驗不佳的情況,百度向六六女士以及廣大用戶表示誠摯歉意。並表示為了更好地提升用戶體驗,百度將下線與“上海美國領事”相關的代辦簽證等廣告,並對上海美國領事館官網以及相關品牌詞進行品牌保護。
雖然上海領事館官方網址事件目前得到了解決,但並不意味著百度搜索騙子廣告橫行的亂象得以根治。
2018年11月,復旦大學教授嚴鋒想要去土耳其旅行,他在百度搜索“土耳其簽證”,排名最靠前的網站是“土耳其簽證中心”,嚴鋒以為這是土耳其大使館的簽證中心,就花了129美元辦理了簽證。後來他才發現,這家“土耳其簽證中心”根本不是土耳其大使館的機構,只是壹家代辦網站。土耳其簽證官網收費僅61美元,且電子簽證辦理拾分簡單,根本用不著第叁方代辦。而這家“土耳其簽證中心”之所以能夠排在百度搜索項的首位,是因為它們給百度交了推廣費。
事件被媒體曝光後之後,當記者再次以“土耳其簽證”為關鍵詞進行搜索的時候,卻發現搜索結果變了。通過對比可以發現,百度悄然將官方鏈接置頂了,而之前排在前面的第叁方中介機構已經消失,但是在底下,還是有壹家名為“土耳其簽證服務中心”的第叁方鏈接出現在了首頁。
因此事受到了廣泛關注,百度公司最後已主動聯系到嚴教授,讓那家高仿網站把辦理簽證的費用退給了他。
中國人願意“開放”隱私?
除了因競價排名導致位居搜索前列的大都是廣告之外,百度對用戶個人隱私的處理也飽受詬病。
有網友表示,搜索專升本,百度競價排名前面會出現不同的院校,點擊進去咨詢院校後,並沒有留下電話方式給院校機構,但後續竟接到這些院校的電話。
事實上,像這樣的案例有很多,這些事件的產生或多或少都與百度的觀念有關。
2018年3月26日,中國發展高層論壇2018“新時代的中國”在北京釣魚台國賓館舉行,談到隱私安全問題,李彥宏表示,“中國用戶在個人隱私方面更加開放,壹定程度上願用隱私換方便和效率。”
該言論壹出,在網上引起不小的震動。李彥宏稱為網友抨擊的對象。大多網友都不滿李彥宏代表中國用戶的隱私給出這樣的結論。
當時有媒體在撰寫的評論文章中指出,“不誇張的說,中國大數據的誕生歷史,其中都不可或缺的有百度的身影。也正因為如此,盡管李彥宏的話聽起來有些刺耳,但客觀的說,李彥宏之所以會產生這樣的認知,壹定是來自於多年的實踐經驗總結。中國用戶在李彥宏的心裡有多賤?”
其實,李彥宏的下半句說的是,“但百度也會遵守相應法規規則,在保障用戶信息安全和運用用戶數據為之提供更好服務之間,找到更好的平衡點。”因此,也有人表示,媒體對李彥宏的言論有點斷章取義。
然而,不管是不是媒體和網民斷章取義,但回憶過往個人信息泄露事件,百度卻似乎並沒有太冤。
搜索引擎百度已死
今年1月,壹篇《搜索引擎百度已死》的文章刷爆朋友圈,短短幾天內閱讀量已經超過了壹百萬。在這篇文章中,作者方可成指責百度存在流量分配不公的問題,百度甚至成了百家號引流的工具,認為百家號上良莠不齊的內容與各式各樣的營銷廣告占據了用戶的眼球,增加了有效信息的搜尋難度。
作者點明了當前中國互聯網環境越發封閉、割裂的趨勢。各網絡巨頭間互設內容壁壘,搶奪優質內容和流量,使得用戶從搜索引擎那裡得到的信息本就是殘缺的,更遑論信息的質量。
當時,網上有人總結了百度搜索排名實驗結果,黃色背景是百度自家內容或廣告,如下圖:-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