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19-07-10 | 來源: 芯選Watchoosy | 有0人參與評論 | 字體: 小 中 大
“日”指“太陽”,“晷”表示“影子”,“日晷”的意思為“太陽的影子”。在壹天中,被太陽照射到的晷針,其所投下的影子在不斷地改變移動,對照晷盤上面的刻度,即可讀取當前的時間。
關於“日晷”,中國最早的可靠記載是《隋書·天文志》中提到的袁充於594年(隋開皇拾肆年)發明的短影平儀。
雖然看上去簡單、可靠,但日晷也有兩個巨大的缺點。第壹,晷針與地平面的夾角必須與當地的地理緯度相同,並且正確指向北極星;第贰,日晷必須依賴日照,不能用於陰天和黑夜。
於是在《長安拾贰時辰》又出現了壹種非常重要的古代計時儀器“水鍾”。反恐局“靖安司”的大本營裡面就有這樣壹台巨大的設備,甚至其還有壹位專門負責的報時人員,官職為“司天台報時博士”。
“水鍾”的原理也非常地簡單,就是依靠利用特殊容器記錄把水漏完的時間。劇中也出現了幾次“水鍾”水滴滴落的特寫鏡頭。
壹個木桶,底部打壹個小洞,水滴落的速度並不是勻速,而是先快後慢,因為水位線越高,壓強越高,流速越快。如果這樣,就只能記錄壹桶水滴落的全部時間,不能詳細區分壹段時間。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古代的匠人采用了兩種方法。第壹是將木桶做成圓錐形,這樣可以利用水量補充水壓帶來的影響;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