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19-07-17 | 來源: 阿波羅網王篤若綜合報 | 有24人參與評論 | 專欄: 中美博弈 | 字體: 小 中 大
根據諮詢機構A.T. Kearney數據,今年美國從越南進口的產品金額將達648億美元,較去年成長36%。
歐美同步:67%歐企和80%美企撤離中國
《福布斯》周贰(16日)引述全球質檢與合規檢測服務商啟邁(QIMA)的調查報告指,搬離中國的美國企業比例是80%,歐洲企業比例是67%。
啟邁的季度供應鏈報告上周剛剛發布,該報告結合了對消費品行業的150多家公司數萬次的檢測數據。
最新的啟邁調查中,超過75%的美國受訪者表示受到美中加征關稅的影響,因此他們正在撤離或者希望比原計劃更快地撤離中國。如今,歐洲和美國坐到了同壹條船上。
大多數跨國企業將生產線搬到了越南等南亞國家,但也有壹些歐洲公司將供應鏈拉近了歐洲本土,比如土耳其和非洲,壹些歐盟紡織品制造商則搬到了羅馬尼亞和葡萄牙。
啟邁主要為跨國公司提供質量檢測與供應鏈合規檢測。其最新報告指,來自中國大陸公司的檢測業務下降了13%,來自南亞的增加了34%,而來自土耳其和非洲的增長超過40%。
報告也指出,供應鏈全部搬離中國還存在壹些困難,因為其它國家在產品質量和工人技能方面與中國還存在差距,不過在這些國家的努力下,差距正在逐步縮小。
圖為:江蘇省南通市的壹家輪胎工廠生產線上的工人。
中國經濟可能入通縮 惡性循環下降
美中貿易戰下,中國的經濟增長速度放緩至有紀錄以來最低。中國6月份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PPI)環比下降0.3%。
圖為2019年7月15日,北京壹家購物中心進行促銷活動。
台灣中華經濟與金融協會副秘書長曾志超警告,貿易戰有可能使中國陷入通縮,會嚴重影響企業的發展,經濟會逐漸下滑。
曾志超對自由亞洲電台說:“本來大家把生產據點設在中國是因為它整個生產成本比較便宜,現在提高了25%關稅後,價格已不再有優勢,造成產業外流。需求本下滑,加上產業外移,確實會有可能產生通貨緊縮現象。”
曾志超說∶消費者沒錢,或者是公司沒有資金,消費就開始緊縮,壹緊縮之後,這個對整個經濟的循環是壹個惡性的,也就是說大家都不願意投資的話,那這樣子的整個氛圍會造成整個經濟再度的下滑。
阿波羅網王篤若綜合報道-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