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19-07-17 | 來源: 每日經濟新聞 | 有0人參與評論 | 字體: 小 中 大
整體來看,北京、上海、深圳、天津及成都發布職位數及競爭指數均高於平均水平,屬於熱門城市。廣州、鄭州、西安、杭州、武漢等地人才需求量較大,且競爭較為緩和,求職環境相對寬松。哈爾濱則屬於發布職位數較少,但求職者相對較多、人才供給過剩的地區。
而麥可思研究院此前發布的2019年中國大學生就業報告(下稱“就業報告”)也顯示,北京、上海及深圳等壹線城市外來人才占比較大,畢業生就業滿意度也較高。
不過,隨著杭州、成都等新壹線城市崛起,且紛紛放開落戶門檻,大學生就業意願逐漸走強。
根據上述就業報告,近年來應屆本科畢業生在“新壹線”城市就業的比例從2014屆的22%上升到2018屆的26%,在北上廣深就業的比例則從2014屆的25%下降到2018屆的21%。
圖片來源:麥可思研究院
產業是城市的根基,新興產業則為城市的未來帶來保障。在新壹輪產業分工中,成都、武漢等城市已在高端服務業、新興制造業等方面奠定有力根基——對高端人才需求更大,城市前景也更為明朗。而西安、鄭州等城市傳統產業“更重”,還需加緊補課。
壹個明顯動向是,最近兩年,招商引資壹直是西安“頭號工程”,這兩年招商引資數額比前幾屆領導在任時的招商總額加起來還多。
消費潛力
消費是拉動經濟發展的“叁駕馬車”之壹。人口聚集引發的人口結構變化,也會帶來消費結構、產業結構和經濟結構的變化。
從2018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來看,16座城市中,上海、北京、廣州占據前叁甲,分別為12668.69億元、11747.68億元、9256.19億元。新壹線城市中,重慶、武漢、成都同樣表現不俗,分別位居第肆、伍、六位。深圳雖然是壹線城市,社消零總額卻跌出前伍,以6168.87億元排在第柒位。
數據來源:wind、各市統計公報
壹種解釋是,壹座城市的本地消費能力,對帶動當地消費是壹個重要支撐,但對周邊地區的消費吸引力也拾分關鍵。比如,香港(專題)是公認的國際消費中心,深圳緊鄰香港,當地很多人會選擇到香港購物,也因此導致相當壹部分消費外流。
此外,深圳作為非省會城市,對周邊地區的消費吸引力顯然不如武漢、成都這種單核省會城市。眼下,隨著以省會城市為樞紐的城際鐵路網絡不斷加密,消費能力還將進壹步呈現往強省會集聚的趨勢。
從城鎮居民人居可支配收入和人均消費支出看,新壹線城市中杭州表現突出,兩項指標在16座城市中均排名第肆,分別為61172元、41615元。-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