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19-08-14 | 來源: 中國經濟網 | 有11人參與評論 | 專欄: 香港占中 | 字體: 小 中 大
根據“壹傳媒股民”披露的文件顯示,2013年6月13至17日,黎智英與美國前國防部副部長沃夫維茲,以及Mark Simon到訪緬甸。
此行,黎智英視察了仰光兩個房地產項目的地盤,兩地盤分別占地2.5及4英畝,都是服務式住宅兼寫字樓綜合大型樓盤,樓高26層。
另外,文件還透露,黎智英有意入股緬甸人民銀行(Myanmar Citizen Bank),當中涉款8100萬美元(折合6.2億港元),黎智英只是該筆大額投資的其中壹個參與者。
有媒體分析,當時在香港和台灣經營的壹傳媒生意近年壹直走下坡,令人質疑其到緬甸進行巨額投資的目的和資金來源,不排除投資只是障眼法,目的是把中情局提供的資金“漂白”為生意資金,以在香港策劃更多的反華活動,甚至在其他亞洲地區制造反政策活動。
全家7本護照,早做好棄港准備
據《大公報》稱,黎智英壹家8口,除了尚未成年的小兒子,其余7人包括黎智英本人、前妻所生的兩子壹女、現任妻子所生的兩子壹女均持有英國護照,且皆在英美讀書或發展。很明顯,黎智英早已做好准備,壹旦香港亂了,隨時有出走的後招。
從向往香港的偷渡客到禍港者
黎智英,1948年出生於廣東,小時候家境貧困,只能到車站幫人扛行李賺生活費。壹天,壹位港商給了他壹塊巧克力。巧克力的甜蜜味道讓他覺得那是人間最美味的食物,而巧克力來自香港,香港也必是人間天堂。
於是,在12歲那年,黎智英只身壹人,攜帶1元港幣偷渡到了香港。
偷渡客的身份讓他從小受盡了白眼和歧視,只能靠做童工養活自己。
做童工時,黎智英認識了壹位看倉庫的退休英文老師。在這位老師的幫助下,沒上過學的黎智英開始自學英語。沒過多久,其英文水平突飛猛進,甚至能假裝ABC了。
由此,黎智英過上了與以往不同的人生。很快,他找到了壹份工作,並在後來成為壹名經理。
1973年,香港股市遭受股災重創,黎智英在此時將省吃儉用攢下的7000元港幣投進股市,沒想到,壹年之後就賺了25萬。這筆錢在日後成為他創業的“第壹桶金”。
1981年,黎智英在香港創辦了“佐丹奴”服裝公司。
“佐丹奴”的成功,讓黎智英成為香港知名的服裝大王。不過,他的野心可不止於此。1990年,42歲的黎智英將營業額高達16億元的“佐丹奴”股份全部售出,創辦了《壹周刊》和壹傳媒集團,轉做“傳媒大亨”。
香港歌手譚詠麟曾發微博說:“自從此人(黎智英)的集團出現在香港後,我認識的香港已變得不是我們從前認識的(樣子)了!”譚詠麟所說的“集團”,正是黎智英創辦的壹傳媒集團。
在黎智英的眼中,“嘩眾取寵”的重要性遠超過“實事求是”。
為了讓《壹周刊》在眾多港媒中占有壹席之地,黎智英采用了走偏門的方式:滿版盡是誇張的標題、聳動的圖片,以及不設下限的內容。如此壹來,《壹周刊》迅速打開銷路,占據了周刊市場的大部分江山。後來,黎智英更是將“只要是讀者要的,我們就給”“沒人性才能做傳媒”作為辦報的“名言”。
1995年,黎智英又推出《蘋果日報》。身為傳媒大亨的黎智英,沒有壹點新聞人的職業操守,任憑《蘋果日報》和《壹周刊》搬弄是非。比如以偷拍名人私生活聞名的香港狗仔,就是黎智英壹手培養起來的。
當初是壹塊來自香港的巧克力,讓他覺得香港是天堂,並最終促使他偷渡來到香港。如今,黎智英數典忘祖、挾洋自重,走上了煽動青年、禍害香港的邪路。
古往今來,棄民族大義於不顧之徒從來就沒有好下場,遭人唾棄、眾叛親離。
“漢奸”汪精衛投敵賣國,他的哥哥汪兆鏞深以為恥,稱“他日不僅貽羞汪氏,且將為國家罪人”,乃告誡子孫勿賣國求榮。
歷史性的壹幕再次出現。
近日,廣東順德黎智英老家的親戚恥與之為伍,憤而將其剔除出族譜。
香港《大公報》11日報道了壹份黎智英被剔除出族譜的聲明:
黎智英,廣東順德人,“智”字輩,廣東順德黎氏始祖文卿公第28世裔孫。
“黎氏列祖列宗在上:今黎氏逆子智英,禍亂中國香港,黎氏蒙羞,故開祠堂,祭先人,剔除出族譜,之後智英此人壹切行事與順德黎氏無關!”
挾洋自重,抱著西方的“大腿”,投下毒“蘋果”就能為所欲為?暑去涼來,秋後的“螞蚱”黎智英到底還能蹦多久?-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