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19-09-15 | 來源: 央視新聞 | 有0人參與評論 | 字體: 小 中 大
△秦先生手機上的合作信息
這些信息都表明,確實有新的增量資金進入球鞋收藏市場。但秦先生卻表示壹看就知道對方並不懂鞋子。
贰手球鞋轉賣商 秦先生:很多東西他們都不知道,然後就說你幫我操作這個東西。我全都拒絕了。
據秦先生介紹,球鞋收藏愛好者的主要人員是大學生和已經參加工作的年輕人,年齡集中在18歲到35歲之間。
△炒鞋的大學生
據了解,南京某大學有很多人都進入了炒鞋市場。其中,馬志強投入2萬元,壹年就賺了13萬-14萬元;徐浩傑投入1500元,壹年賺了5萬元左右;商馳也投了1500元,雖然他投入的時間少,但也賺了1萬元。
除了大V和大學生,壹些制鞋企業的老板也加入進來。經營壹家制鞋工廠的老板拿出拾多萬元資金炒鞋,壹年下來也賺了拾幾贰拾萬。
據了解,放在他辦公桌上的那款鞋生產成本只有肆伍百塊錢,但為了炒鞋賺取利潤,他還是用1萬多元的價格買了壹雙。壹個月之內,這雙鞋上漲了4000元,而如果通過制鞋,至少要做2000雙鞋才能賺到4000元。
炒鞋有風險,有暴漲就有暴跌
通常情況下,品牌商會控制限量版球鞋的生產數量,以維持高價。但有時出於多種考慮,他們也會重新啟動生產。量大,自然價格就會下跌,使得球鞋愛好者被“割了韭菜”。
例如,市場上最熱的椰子350第壹次在國內發售的時候,就幾百雙貨量,原價1899元,在外面立刻就能賣到12000到15000元人民幣,足足翻了6倍。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