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19-10-05 | 来源: ELLEMEN睿士 | 有0人参与评论 | 专栏: 韩国 | 字体: 小 中 大
作为赌博代名词的高尔夫,玩法和赌法五花八门,曾经有人总结出了72种玩法,在网络上广为流传。报道高尔夫超过十年的罗恩卡斯普利斯克是《高尔夫文摘》的资深编辑,他曾经汇总完成了《高尔夫赌球完全版》,介绍了全世界几乎所有高尔夫赌球的方式。
在比杆、比洞、Nassau和拉斯维加斯这四种常见玩法的基础上,赌球者可以根据约定衍生出不同的玩法。比较有代表性的几种玩法:
斗地主。对,就是全国人民都在玩的斗地主也被搬到了高尔夫球场上,简而言之就是一对多的玩法,3到4人一组,选出一人当地主,余下的则为普通玩家。每一洞打完,普通玩家杆数总和除以普通玩家人数,如果比地主杆少则胜利,比地主多则输给地主。地主输了要按照普通玩家的人数给钱,而地主赢了就能赚多份钱。那位以一敌三打出62杆的职业球手打的就是斗地主,他们玩得更刺激,让职业球手一直做地主,和其他三人中成绩最好的一个比,只要有一个人成绩比他好,他就输了,这才逼出了个人最好成绩。
“大流氓”。所谓流氓,是指惩罚性比较高的,最让人头疼的赌球规则,其核心在于,无论球落在什么位置,都不能抛球,必须把球打出来,它有个洋名叫“no touch”。如果球进水或者出界,必须在原地重新打,并且加罚一杆。曾经有人在赌球的时候,球开出之后鬼使神差地滚到球道旁边的土坑里,球钻到坑的最深处,只看到一点球身,每伸杆去够一次球,赌友就在旁边计一次数,最后不得不拿出S杆当锄头,开了豁口救出了球,也救出了命,但是一个洞输掉了近20杆。
“小流氓”。有大就有小,小流氓相对温和,比的是稳定,不用每球必找,而是在赛前由几位参赌选手商量后规定球场界限,但是对于打不出距离的人而言,它不是小流氓而是恶魔。据说影帝输了3000万的那场球,玩的就是小流氓,影帝和同赌的商人开了一对一赌局,规则是小流氓+逐洞比杆赛,赌注定为输一杆500元,每多输一杆翻倍,这就是说输2杆是1000元,3杆2000元,4杆4000元,以此类推。在打至一个果岭四面环水的3杆洞时,他连打了十多杆入水,第17杆才把球打上果岭,这半小时应该是影帝人生最长的半小时,他经历的心路历程,堪比任何一部他主演的大戏,据说银幕上正气凛然的影帝还失态地骂了球童,这17杆让影帝输掉了3200万,老人家脸色苍白,这一幕真不是演出来的。所以可能那个说法高尔夫是草上扑克,扑克是桌上高尔夫还真的挺有道理的。
高尔夫赌球,赌的最多的是钱,而且高尔夫的赌注支付和高尔夫这项运动一样讲究礼仪和策略,如果是固定赌注,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定:不要在18号洞果岭上付钱,这样显得没教养。一般是等回到了会所,沐浴更衣后坐下来边喝酒边聊天时才支付。不要主动要钱,输的人应该主动付清。如果他们没有主动付,那就给他们一点暗示。如果他们还是没动静呢?那就随它去吧。这条不成文的规定简直是量身订做写给那位影帝的。
钱不够还可以打折。很多高球赌局都是圈内富豪自己组织的,他们有的是地产商,有的是投资人,玩得开心比什么都重要。深圳的球场曾经有过这样的故事,一个富豪在球场遇到几个水平差不多的朋友,攒了一个赌局,玩的是一杆40万,手风不顺的富豪打好最后一个洞输了700多万,对方很和气地表示“没现金可以改天转账”,打好球之后,大家一起蒸桑拿、吃饭,还坐一起玩起了斗地主,觥筹交错称兄道弟之后,一边不好意思拿700万,一边象征性地拿出100万交了朋友。
也有人觉得直接赌钱不够高雅,苏格兰玛丽女王曾和自己的佣人打高尔夫球,因为输了球,她送给这位佣人一条名贵项链。台湾中信金控前董事长辜濓松曾经在1989年和儿子辜仲谅前往美国参加爱荷华州的高尔夫赛事,两人拿下了父子档冠军,还和美国前总统老布什赌球,靠着好球技赢得一纸借据,多年之后,他凭着这一纸借据结识了小布什,事业版图迅速扩张。
那个3000万赌局的最终解决方案,是影帝把自己名下所有的高尔夫球会籍全部转给赢家,并且在全国各地的十佳球会再买10个会籍给那位商人。高尔夫会籍卡是硬通货,几十上百万很正常,一般的球场十多万二十多万,好点的五六十万,再好点的上百万不等。这下不知道影帝要接什么样的广告了。
近代高尔夫中,还有人以生命为赌注来赌球。1870年,在圣安德鲁斯,Moncreiffe爵士与一位叫Mhyte-Melville的先生商议了一个高尔夫赌局,用生命做赌注,赢的人须捐赠给球会一套银质球杆,而输的人结束生命,这个赌局的结果不得而知。但在这场比赛十三年后,Mhyte-Melville先生在一次演讲中对Moncreiffe爵士的去世深表歉意。
这么危险,还是打开手机,来盘斗地主安全。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