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19-10-10 | 來源: 心理情感導師潘幸知 | 有0人參與評論 | 專欄: 李小龍 | 字體: 小 中 大
文/幸知在線特約作者 Gloria
阿德勒說:“幸運的人壹生都在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壹生都在治愈童年。”
可有這樣壹個女人,6歲被母親拋棄,3年流浪街頭,13年在孤兒院生活。
她卻從棄兒逆襲為香港小姐;從舉止粗魯的野丫頭成長為禮儀專家;從成為母親到尋找並原諒自己的母親;從被救助的對象到熱心慈善的香港拾大傑出青年......
從壹無所有到壹無所缺,童年給她的傷疤終究成為她熠熠生輝的勳章。
她,就是張瑪莉。
她還有個更被大眾所知的身份——功夫巨星李小龍的嫂子,但她的人生,遠比李小龍傳奇,更值得大家思考:
壹個女人,童年悲慘,不靠婚姻,到底憑借什麼走出傷,活出光?
張瑪莉六歲那年,被母親拋棄,成為流浪街頭的孤兒。
兩叁天沒有飯吃是常事,偶爾店老板給她壹碗叉燒飯,就是人間美味。她常睡在別人家的天台或者樓梯底,香港多台風,打濕她僅有的容身之處,她只能挪到贰叁樓的轉角位,可怕的風聲裡,她害怕得不敢入睡,曾經,她以為這就是命運。
居無定所,食不果腹,她悲慘了叁年,不幸中的萬幸,9歲,她被香港孤兒院收養。
功成名就後的采訪裡,她總說“孤兒院”是她的娘家,讓她衣食無憂有書讀,讓她學會唱歌、跳舞,更養成她自律積極的性格。
生活上的滿足無法彌補情感上的缺失。
瑪莉的傷痛藏在黑夜,只有被眼淚浸濕的枕頭知道她的哀愁。
瑪莉說:“學校布置作文,寫親愛的媽媽,我真的不知道怎麼寫。還有壹回,大家選小朋友去日本旅游,本來有我,後來說因為我沒有媽媽簽字,不可以去,那時候,我真的很恨她。”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