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19-10-10 | 來源: 心理情感導師潘幸知 | 有0人參與評論 | 專欄: 李小龍 | 字體: 小 中 大
“為什麼媽媽不要我”,壹直是她心頭無法解開的痛。
多年後,張瑪莉回首過去,她說“千金難買少年貧”,她很感謝那段悲慘經歷,讓她意識到命運的恩典不是隨便得到的,每壹份福氣都需要好好珍惜。
幼時的張瑪莉並不壹定懂得那份道理,但經歷過流浪的她無比珍惜那時候的生活。
她學習非常刻苦,21歲時,精通粵語,普通話,英語和日語,有壹份非常好的工作。壹個孤兒,順利長大,有壹份好工作,已然是最好的歸宿。
張瑪莉的壹生,卻像爬山似的,壹山更比壹山高,不斷創造奇跡。
1975年,張瑪莉23歲,被同事慫恿著去參選香港小姐。
她看中的卻是主辦方提供的為期兩個月的培訓課程,包括禮儀,演講技巧以及形象塑造。在這之前,張瑪莉說自己壹直像個男孩子,完全不知道什麼是美,更不懂禮儀。
曾經,壹位外籍老師邀請孩子去高級餐廳吃飯,她穿著隨意就去了,因為太興奮,拿著刀叉敲碗筷,在餐廳肆處溜達,和陌生人聊天。
老師對她說:“瑪莉,你這樣到處跑很沒禮貌,其實這裡人都不知道你是孤兒,可你剛才那個樣子,大家都會覺得你沒有家教。”
當時的瑪莉,羞愧得恨不得找地洞鑽進去,沒有家,沒有父母教,是她隱藏在心裡的痛。
為期兩個月的培訓,給了她致命的吸引力。
這壹次,命運對她很公平,張瑪莉底子好,禮儀培訓後,迅速嶄露頭角,即便,她當時年齡偏大,卻壹舉奪冠,成為香港歷史上第叁位“香港小姐冠軍”。
壹舉成名天下知,成為香港小姐是很多女子夢寐以求的榮耀,之後,她們或選擇進入娛樂圈,或選擇嫁入豪門,當然,也有很多人最終默默無聞。
張瑪莉卻選擇了完全不同的壹條路。
她說:“獲選香港小姐給我的感覺,只是人生的另壹個開始,至於這個開始是好是壞,很在乎每個人的理想和追求。”
她的新開始是:更努力的學習。
她用香港小姐的獎金,在香港理工大學修讀工商管理課程;壹邊做雅芳香港區的事務經理;還同時在電視台做幕後編導,她也參演過幾部電視,好評度非常高,但她對作品的要求非常嚴苛,合作過幾部作品後她就不再參演。
多年後,她開玩笑,當時的選擇都是為了“錢”。
追根溯源,我們發現,當時的她,已然清晰地知道,娛樂圈(當時演酬很低)再光鮮亮麗的名氣,嫁入豪門再美好的寄托,都比不上自己擁有安身立命的技能來得實在。
與其說她選擇錢,不如說,她壹直追求的,是不懈學習的自我完善。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