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19-10-24 | 來源: 南方周末 | 有0人參與評論 | 字體: 小 中 大
“我在的時候,每天上班都跟員工交代安全問題,(跟他們說)你惹禍就是給我惹禍,有3次違規就開除。”讓他無奈的是,工廠找的工人絕大多數是附近的村民,普遍只有初中文化水平,聽不懂有毒氣體的成分,也就不知道有多大危害。
南方周末記者統計,對危害的忽視並非僅因為操作人員的教育水平低,這41起事故中,有37起的遇難者為工人,其中有4起明確通報為專業工人,參與施救而遇難的人員甚至包括企業高管。
戚志強了解到,除北京、上海外,全國其他地方還沒有政府組織針對有限空間作業的強制培訓,只有以企業自己培訓為主。“很多企業自己都沒有專門的安全員,談何培訓其他員工?”戚志強說,對小而散的工廠來說,這無疑是奢談。
黃正滿沒有正面回答南方周末記者“恒翔化工廠是否有有限空間作業事故的應急預案,是否進行過應急演練”的問題。面對如何監管恒翔化工應急預案的問題,安康市應急管理局工作人員表示“壹切等待調查結果出台”。
“相對其他顯性事故,企業對有限空間事故重視不夠,多數應急演練還是口頭演練,專業的說法叫‘桌面演練’。”戚志強說,“也就是每個人將自己負責的流程口頭表達壹遍,記錄在案,演練就算完成了。”
現實中,不同事故應急演練壹直存在“差別對待”。貴州壹家精密制造企業的綜合管理部部長坦言,他所在的電鍍車間對消防和機械傷害的演練是每年壹次,而氣體中毒的演練為“3-5年壹次”,因為發生的概率不如前者高。
戚志強曾隨蘇州工業園區管委會對園區企業進行有限空間識別, “有些企業聽說自己有有限空間,很詫異。他們不會自己識別。”戚志強印象中,像蘇州這樣對企業有限空間進行識別的地方政府並不多見。目前,蘇州工業園區管委會已經有台賬,並開辦講座培訓。
但戚志強感到企業參與熱情並不高,“400人的教室可能只坐了壹兩百人”。
南方周末記者 楊凱奇 南方周末實習生 於北辰 宋炳晨 阮美婷-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