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19-11-01 | 來源: 叁聯生活周刊 | 有1人參與評論 | 字體: 小 中 大
她上阿裡巴巴批發了床和床上用品,又買些廢舊黃紙,寫上海子的詩,在牆上抄寫畢加索母親寫給兒子的信,“城市巨洞”的名字和原來那些藝術作品被保留了下來。這壹次,“城市巨洞”受到了很大的歡迎。
段可忻將租住房改造成Airbnb(蔡小川 攝)
都想睡在美術館
“弄成展覽空間後,我就老老實實回學校住了。好神奇,本來明明只是想找個地兒給自己住的,最後卻壹心想讓別人在這兒住得舒服。”段可忻說。
有時候客人半夜打來驚慌的電話,段可忻就從學校騎個自行車去給嬌滴滴的房客通壹個多小時馬桶。門鎖壞得次數多了就學會了自己修,備著壹大包各式零件,哪裡壞了換哪裡。每次去接待新的房客,會額外穿得成熟,“因為想讓人家覺得自己是個靠譜兒的人呀,而且每次解決壹個問題,我會覺得自己像是蜘蛛俠”。
段可忻的壹大樂趣是收拾房間,遇到客人落下的東西,如果有意思,她會存起來。“壹開始我還不好意思告訴朋友,因為這聽上去有點窺私欲。通過壹點點客人走後留下的小物件,我可以聯想好多,腦洞大開地想象對方的整個人生,這太有趣了。”有時候是書,他們來北京讀暑校,上研修班,考試,走的時候就丟下很多教材;有時候是她從沒見過的東西,比如壹個看上去文靜害羞的姑娘,住了兩周,最後卻在房間裡留下壹大箱情趣用品。
跟天南海北的客人聊天,也讓充滿好奇心的段可忻樂在其中。壹次來自南京的客人丟了她的貓,另壹對本來還在吵架的戀人房客投入了找貓行動,翻遍了整棟樓,最後在來自深圳到北京學拳的前媒體人房間裡找到了,原來貓卡在了暖氣片底下。
另外有壹次,段可忻跟壹個朋友從外地玩回來,心裡想著“城市巨洞”裡還有壹個空余房間可以住。打開門壹看,房間裡竟然有人,是壹個父親帶著女兒。肆個人面面相覷,段可忻趕緊道歉,但她很快發現這個人見過壹次,從他手裡買過壹張贰手健身卡。這是個從事金融行業的香港人,那次是要離開定居壹陣的北京。後來他每次來北京出差,都會住到“城市巨洞”來。就是這麼巧,後來這位馬先生還成了她的老板。
段可忻壹直覺得自己“有生意頭腦”。初中畢業那年,她和壹個朋友去批發市場買回壹批帆布鞋,她負責在鞋上畫畫,朋友負責銷售,賣出去不少。“我完全把它們當畫布在畫,每天睜眼第壹件事就是畫畫,畫到深夜,那時候真是好開心。我現在回西安,還會有鄰居說那時候買的帆布鞋還在,壹直舍不得穿。”
事實上,她的巨洞生意也很不錯。5個房間,平均價格是200元出頭,每天房滿就有1100元左右,壹個月30天,算下來是3萬元,當然不是每個月能都滿打滿算,但最好的時候,減去成本每個月能讓段可忻賺1萬多元。這是個不小的數目了。由於她做得太好,甚至還驚動了段可忻家中壹位“生意頗為成功”的舅舅。他不遠千裡,特地到北京,參觀了壹圈段可忻改造完的巨洞,開心地拍著她說,你繼續做下去,而且你現在可以不考慮成本,而是考慮怎麼樣做到最好。意思就是,如果需要更多投入,有他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