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19-11-03 | 来源: 人像摄影大师 | 有0人参与评论 | 专栏: 毛泽东 | 字体: 小 中 大
江清从莫斯科休养回国后,由于没有重要工作和岗位,因此对摄影产生了兴趣,为此,还专门向当时身为新华社副社长、摄影部主任的石少华学习摄影技术。这组照片正是江清难得一见的摄影作品,个中高下,还请读者自行评判。
江清学摄影始于1962年。她从1955年起就开始病魔缠身,6年间几乎是在病榻上度过的。其间有几年她离开中南海,去遥远的莫斯科治病休养。
到了1962年,江清的身体逐渐好了起来。因为她得的是妇科方面的疾病,加上她更年期长,症状重,情绪仍然不稳定,刚才还有说有笑的,转眼便怒目圆睁,搞得身边的人战战兢兢,如履薄冰。毛泽东非常理解江清的痛楚,叫工作人员看着他的面子,不要和江清计较。
1959年和1961年中央在庐山召开了两次会议,江清都上了山,她十分喜欢庐山的自然景色,对拍摄风景照表现了极大的兴趣。那时的照相机大部分都是德国老牌产品,全部靠手动操纵,没有一点“傻瓜”可言。
一个初学摄影者要想轻而易举地抢拍一张好照片,谈何容易。江清那时的摄影技术远远没有达到准确掌握百分之一秒瞬间的水平,对选景也欠整体审美构思,拍摄时需要主席身边的摄影记者帮助她选景、对焦距,然后由她按动快门。
庐山回来后,她便对摄影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她没有重要的工作岗位,闲得无聊,开始琢磨系统地学习摄影,创作艺术作品,她相信自己对艺术有着天赋的灵气。可是谁能当她的老师呢?考虑再三,最后决定请石少华当她的摄影老师。
江清之所以看中石少华,一是因他担任新华社副社长、摄影部主任职务。二是他在摄影界享有盛名,有较高威望。抗战时期他就是八路军里赫赫有名的新闻摄影记者,这些条件正符合江清择师标准。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