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19-11-21 | 來源: 《財經》 | 有0人參與評論 | 字體: 小 中 大
同鼠疫的戰斗是爭分奪秒,采取屬地化管理,越是基層接診機構和疾控中心越為重要。如朝陽醫院對應北京市朝陽區疾控中心。疾控中心接到通知後,2小時內必須出發前往醫院做流行病學調查(主要是疫源地接觸史)、采集病人樣本、做檢測。
壹方面要搶時間,壹方面保證准確性,疾控系統采集的病例樣本不止壹份,上級疾控中心也要再叁復核。地壇醫院感染病急診值班護士告訴《財經》記者,“發現高度疑似病例會送到北京市疾控中心”。
每壹級的疾控中心或鼠疫防控機構都配備鼠疫檢測的設備與能力。王鑫稱,疾控中心或鼠疫防控機構會備有專門的樣本轉運箱,醫院的采樣裝入箱中運回疾控中心的實驗室,即使遇到極端情況從幾層樓掉下來,箱子內的樣本都不會摔出,比移動病人的安全性更高。
“其實在活躍的鼠疫的自然疫源地,大家更為謹慎。就如何應對鼠疫,各地疾控中心每年都會對當地醫生進行培訓,醫院內部也會有培訓。”王鑫介紹,有疫源地為了提醒接診醫生腦中繃緊這根弦,在發熱門診醫生袖扣處標識“發熱”“鼠疫”兩個詞,時刻提醒醫生,以免怠誤漏診。
位於內蒙古烏蘭察布市東部的商都縣,與化德縣相鄰,據該縣壹位醫護人員透露,該院內不能做鼠疫病例的檢測工作,需到當地防疫站進行檢測。不過,近期醫院的防護措施正在不斷加強,比以前嚴格許多。
烏蘭察布市政府網站11月21日消息,商都縣設置了鼠疫防控檢查站,組織民警參與鼠疫疫情設站檢查,對進出轄區內的車輛進行攔截檢查,進行路面鼠疫防控工作,同時依托鼠疫疫情防控臨時檢查點;另壹縣城卓資縣林業和草原局也在開展了滅鼠滅蚤工作。
11月19日,蘇尼特左旗疾控中心發布通告,強調預防鼠疫“叁不、叁報”。叁不:不私自捕獵染疫動物;不剝食疫源動物;不私自攜帶疫源動物及產品出疫區。叁報:報告病死老鼠、旱獺;報告疑似鼠疫病人;報告不明原因的高熱病人和突然死亡病人。
加速診斷更關鍵
當朝陽醫院接診鼠疫疑似患者的樣本被送往中國疾控中心檢測時,據知情人士透露,疾控中心相關研究人員均為此加班。
防治鼠疫,需要兩個系統的配合,醫院負責診治,疾控系統的實驗室負責檢測確診,合作防止疫情擴散。
中國疾控中心發布的《鼠疫診療方案》顯示:鼠疫的治療仍以鏈霉素(SM)為首選,在應用鏈霉素治療時,為了達到更好的預後,常常聯合其他類型抗生素。“2017年馬達加斯加鼠疫的治療方案與國內的方案基本壹樣,以抗生素治療為主。”蔣榮猛告訴《財經》記者,這也是國際上通行的鼠疫治療方案。
雖然鼠疫的治療技術較為成熟,但及時、迅捷,仍是患者保住性命的關鍵。統計數據顯示:鼠疫不治療病死率高達30%—60%。
鼠疫還能時不時的在人間抬頭,在於鼠疫檢測和診斷技術發展緩慢。鼠疫診斷標准在全球基本統壹,中國也遵循世界衛生組織的推薦標准。
原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傳染病預防控制所研究員海榮在2010年的論文中提出,國內基本上仍在使用20世紀50—70年代的鼠疫監測和診斷技術。
鼠疫的診斷標准分為初篩和確診,從檢驗材料中分離出鼠疫菌作為確診的“金標准”,而這壹過程需時兩天左右。
免疫膠體金檢測抗原技術是鼠疫檢測的經典的初篩方法,最快可以在15分鍾內出結果,不過世界衛生組織認為這壹技術只能作為初步篩查,不能確診。但可以為初篩的鼠疫疑似患者在確診前就展開針對性治療,爭取更多的救治時間。”王鑫指出。
2017年8月,非洲馬達加斯加暴發的鼠疫疫情,在叁個月內造成了143名患者死亡,世界衛生組織為此發布了橙色2級預警,免疫膠體金測抗原技術也在此緊急情況下被當地推廣應用。
在中國,免疫膠體金測抗原技術已被建議在現場和緊急情況下使用。“這些檢測技術和方法在中國基層機構都能完成,只是尚不能作為最有效的確診證據。”王鑫說。
另壹種對鼠疫疑似病例樣本進行分子水平的核酸檢測技術,最快可在半天內出結果。核酸檢測與膠體金技術檢測抗原結果“合體”,也是世界衛生組織正在討論的鼠疫確診方法之壹。
“目前快速的免疫膠體金測抗原技術使用並不普遍,只適用於緊急情況。”甘肅省疾控中心鼠疫布病預防控制所所長席進孝向《財經》記者介紹,當地檢測動物鼠疫通常采用反向血凝檢測法,約4小時能出結果。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