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19-11-21 | 來源: 新京報 | 有0人參與評論 | 字體: 小 中 大
▲豫章書院的壹些規定。新京報記者 衛瀟雨 攝
受害者的 " 反擊 "
壹直以來,受害者們沒有停止控訴。但起初,並沒有人關注到他們。陸偉在微博上發帖,給媒體標簽的博主挨個發私信,沒有得到回應。貝貝持續在各個社交網站私信聯系博主,直到 2017 年 10 月,他找到了博主 " 溫柔 "。
" 溫柔 " 以壹篇《中國到底有多少個楊永信?》引發輿論關注,文章裡,豫章書院是 " 壹些家長親手放出來的惡魔 ",這些家長 " 壹邊說著為孩子好,壹邊源源不斷地將他們送進暗無天日的‘人間地獄’ "。
文章發布的當天下午,豫章書院官方網站關閉。陸偉看到了這篇文章後,"20 歲那種生龍活虎的勁就來了 ",他感覺活過來了,回到了肆年前自己還沒被抓進去的時候。
剛曝光的時候,上百個受害者通過知乎、微博找到溫柔,甚至有人是辭了職跑去的。每天都有記者找到他,溫柔幹脆建了個記者群。也有律師願意為他們提供法律幫助,北京很快組織了壹個律師團。
群聊裡永遠是熱烈的氛圍,每天能產生幾百條聊天記錄。
2017 年 11 月 8 日,豫章書院主動申請停辦;當年 12 月 7 日,在多名學生聯合報案下,豫章書院被正式立案調查,成為戒網癮學校第壹案。
越來越多志願者加入他們,有學法律的大學生、有其他同類學校的受害者、有熱衷於公益的人,志願者加入以後,行動顯得更專業,每個人定時匯報進展,所有人共享現有資料,還將所有錄音文件轉換成文字保存。
張影是最早加入的志願者,他今年 33 歲,幾乎比所有受害者都要大。張影進過寧波的壹所武校,豫章書院受害者的經歷,他 " 加倍地經歷了壹遍 ",現在提起那所武校他依舊咬牙切齒。
張影給受害者們分享自己打倒那家學校的經歷:10 個孩子壹起策劃兩年多,湊出來 3 萬塊錢,在工地上雇了壹個年輕工人,壹個月 2000 塊,把他送到學校裡。半年時間裡," 臥底 " 隨身帶著拍攝設備,張影不定期去看望他,把證據交換出來。後來,那些拍下來的視頻被刻成光盤,10 個孩子帶著去網吧、碟片店和大街上發。最後,學校主動關閉了。
後來,張影成了反楊永信組織的壹員,楊永信 " 冒壹次頭我們打壹次 "。現在,他打算把對付楊永信的經驗用到對付吳軍豹身上。
志願者們還幫助他們回歸正常生活。有受害者被注銷學籍,得教他們怎麼回到學校讀書;為走出陰影,有受害者想開個美甲店,志願者會陪他壹起選好開店的地址;還有願意主動配合報案的,志願者也會協助他們搜集壹切可能的證據。
陸偉相信志願者們,盡管他們以代號相稱,藏在微信名片背後的真實身份誰也不知道。但陸偉像個溺水的人,志願者們是岸上伸來的稻草,他緊緊攥住。外婆覺得,這段日子裡,他像 " 換了個人 ",每天忙著出門調查取證,在網上聯系其他學生和記者," 眼睛能聚焦了,開始跟人說話了 "。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