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0-03-16 | 来源: 红星新闻 | 有4人参与评论 | 专栏: 新冠疫情 | 字体: 小 中 大
↑方立强与汪冰
我们是一个朋友介绍认识的,他的同事都说他很实在,为人正直、善良,是个热心肠,所以人缘很好。2007年,我们在同为29岁的年龄相恋结婚,一年后有了女儿。他一直在十九冶,干工程预算方面的活,这么多年来,哪里有项目,他就往哪里跑,经常加班到深夜。虽然干了这么多年,但因为文凭不高,一直在基层,属于那种要实地干活的人。
2014年,丈夫在山东青岛一个叫泊里镇的地方做项目。有一天,他眼球、脸上发黄,但还是跑去上班,被领导和同事看见了,就让他赶快去看医生,被检查出“黄疸肝炎”。还好,当时没有大问题,在胶南市人民医院简单住院治疗后,10天即康复出院。
今年2月16日,武汉刚下过一场大雪,早上起床,他又出现了同样的症状。病态的黄色从眼球、面部蔓延至全身,我第一反应就是跟上次一样的黄疸,赶紧想办法让他去医院。这时候他还说:“没那么黄,而且现在这样能出去吗?染上了新冠病毒,我们一家都完了。”我就拿镜子给他照了照,家里没有药,他必须去医院。
但我万万没有想到,现在到医院看病会那么难。
『辗转求医路』
我们所在的社区已经全封闭式管理,刚开始每周可以选一个人出去买两次生活用品,后来变成一次。再后来由社区代购,连只苍蝇都飞不出去。
在社区门口说明情况后,工作人员要逐级上报,折腾了快两个小时,却告诉我医院都不能去,因为现在大部分医院都在疫情中被征用,只能先去社区医院看看。他们说,“这是政策,不能跨级,现在各大医院也没有办法收治。”之后每次出社区,我们都要折腾很久。
社区医生开了护肝的药,服用两天后不见好转,我们到处联系医院,但电话很难打通。我就想,直接找个医院看看吧,又在社区门口苦苦等待一个多小时,逐级上报后,社区交给我一张通行证。这个证不能跨城区使用,但我们没有管这么多,就直接往湖北省人民医院急诊科赶去。
那天丈夫自己开的车,他的精神状态还没有很差。因为怕感染,我们戴了口罩和塑料手套,用雨衣把自己包裹起来,没有护目镜,就用塑料袋把头罩着,只戳了两个小洞出气。
赶到省人民医院,我看到了非常惊讶的一幕:急诊科的门口,等候室的椅子上,过道的地上,来来回回的担架上,到处躺着病人。
这时候不能直接挂号,要去分诊台咨询,但等了半个小时,也没有一个分诊医生来跟我谈。医生们实在是太忙碌了,他们只能先抢救更危重的病人。
湖北省人民医院附近,还有一家中部战区医院,我们终于在这里挂到消化内科的号。好像是因为肝病科的医生都被征用到了抗疫一线,当天做了一些检查,两天后,医生拿着结果告诉们,甲乙丙丁戊肝都不是,至于是什么原因引起的黄疸,他判断不出来,因为超出了他的专业范围。医生说,同济医院有肝病研究所,建议我们一定要去看看,否则后果会很严重。
这期间丈夫的病情已经开始恶化,我独自赶去同济医院的急诊科。同济的情况和省人民医院一模一样,人满为患。
看到有个急诊室,我就直接进去了,边哭边说丈夫的情况。医生非常忙,语速很快地告诉我,这里第一没有药,第二没有床位,第三搞肝病的感染科都在搞新冠,急诊科没有能力收治。我想,这个医生心里应该也很遗憾,但他表示遗憾的时间都没有,因为病人太多太多了,无暇顾及。
当天回家后,我非常失望和无助,发动亲戚朋友们一起打电话,找市长热线、卫健局、各种医疗求助热线……电话里有人回复我们,但到最后什么问题都没解决。
因为找不到大医院,这期间我们还看过一次中医诊所,捡了5副药。服用时,丈夫的精神状态有所好转,但停药后便继续恶化。我又去找那个中医师拿药,他说现在物流很困难,进货很慢,药房里已经配不齐需要的药材。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