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0-04-07 | 来源: 中国青年报 | 有53人参与评论 | 字体: 小 中 大
松动的消息几天前就在街坊间传开。一天上班前,严国明在里份(武汉特有建筑群,类似胡同、弄堂——记者注)口被散步的邻居叫住,“武汉是不是要解封了?”递来的手机上,是消杀队在汉口火车站喷满白色雾气的视频。
里份的另一头直通江汉路步行街。服装店、副食店的店主纷纷接到通知,可以回店里做清洁、备货,准备开业。一些商户已经在2月底恢复外卖业务,外卖员的叫喊声不时穿巷而过:“181号!好了冒?(口语,好了没有?——记者注)”“老子手快,抢了个顺路单!”
围栏挡不住在家里憋了2个月的武汉市民。支付宝的监控数据显示,3月23日起的3天里,武汉市奶茶订单增长了8倍。一家早餐店每天要往200米外的围栏送餐超过300次,为此专门安排1个人骑电动车跑这段路。围栏另一侧总有外卖员守候,性急的外卖员透过围栏上的洞往里看,还有人用废弃的共享单车搭了一个小台子,方便接过从围栏上递来的外卖。
对面居民区的围栏上不时有人探出脑袋。社区工作人员不得不反复修补围挡上的漏洞,但前脚刚走,马上就有人把围栏掏出洞钻进钻出,或是直接拉开一条缝。
最近一周,外卖员陈锋跑了200单外卖,是疫情期间低谷时的两倍。尽管距离平日的一周400单仍有距离,但他确信,城市在复苏。证据是,他和同行无法再一人一条车道,路上偶有顶着一头落叶的车辆发生剐蹭。
封城的日子,这些外卖员和志愿者车队承担起向城市末梢的一个个家庭送去营养和补给的重任。除了柴米油盐,陈锋接到最多的跑腿订单是托他购买手机充电线——“都关在家里玩手机,线坏得快。”他猜测。订单上的高频词还包括酵母、小苏打。
为了方便送货,外卖员把江汉路步行街两端阻拦电动车的路障搬开,他们享受了2个月在步行街飞车的感受。3月28日这一天,陈锋被值勤城管拦下,对方质问他,“你不晓得这是步行街?”陈锋赔了个笑脸,转弯开上了往日常走的绕行路。
2
对武汉来说,3月28日是个重要的日子,武汉恢复铁路客运到达业务。0时24分,K81次列车抵达武昌火车站,比预计早到了十几分钟。一名火车站工作人员对着列车喊了一句“欢迎回武汉”,随后又补充了一句“英雄、英雄,欢迎回武汉”。在汉口火车站,崔先生带着鲜花等待从恩施返汉的女朋友。因为担心在武汉买不到鲜花,他当日早上从黄冈出发时就已经买好。
6时30分,武汉地铁6条线路共90辆列车载着当天第一批乘客出发。这一天,循礼门站的进出客流约1000人次,只有平日的五十分之一。广告灯箱上还是商城新春促销的信息和旅行社的出境游广告。
那家旅行社已经停工2个月,商城则在做开业前的消杀准备。3月30日,武汉的各大商场恢复营业,武汉国际广场里店员比顾客多。一家服装店一天只等到21名顾客,店员把店内的沙发擦了5次。
多家银行网点也在这天恢复营业。江汉路步行街上的中信银行门口排起长队,人群自觉间隔1米。排队的都是中老年人,没有开通网上银行,养老金和低保每月打到存折里。
春分时节,武汉一阵倒春寒,服装店主郑中莲裹着大衣回到店里。歇业的日子,她在武汉的几家店面仅租金损失就超过20万元,积压在手里的冬装成本30万元。“服装行业,压货是最可怕的。这一季衣服没卖出去,就没有现金进下一季的衣服,冬装成本又是最高的。”
她本计划正月初十就返回武汉,“已经顾不上疫情多严重了。疫情总会过去,生意没了,日子怎么过?”3月25日,她取得返回武汉的许可,赶忙驱车返回,后备箱里塞满了蔬菜。
离开武汉前,她想着最多一个星期就会返回,把家里的窗户都打开透气,衣服晒在阳台。结果两个月后才返回。
她隔壁的一家连锁服装店也是匆匆开业,只有门口一小片区域摆着春装和夏装,店内大屏幕上还滚动着“2019 Winter”的字样。对面的另一家店,卷闸门禁闭,门上的纸条写着“春节休息,2月1日营业”。附近一家写字楼的保安告诉记者,楼内有40多家公司,目前5家恢复办公。
陈锋接到的订单透露了餐饮业的恢复。麦当劳开了,星巴克开了,喜茶开门那天,他往店里跑了15次。疫情最严重时,某外卖平台上开业的餐饮商户只有平日的5%。平台预计,解封后的一周,能恢复到50%。
最让他兴奋的,还是王记牛杂馆开业的那一天——他是老武汉,家里能做热干面,但已经很久没吃到面窝了。不出几日,店门口就开始排大队,整条街都是端着面边走边吃、一嘴芝麻酱的人。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