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0-04-07 | 来源: 中国青年报 | 有53人参与评论 | 字体: 小 中 大
在武汉,2571人因为新冠肺炎离世。疫情早期是武汉最艰难的时候。武汉急救中心一天能接到1.5万个求救电话,但救护车只有57台,一名调度员说,每次接线,都能看到后面排队二三十人。曾有救护车拉着一个重症病人辗转6家医院都没被接收,最后送回家。
全国的医疗资源都在向这座位于中国版图心脏位置的城市聚集。各地的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开着救援车、满载医疗设备和队员开往武汉。一名从上海来武汉支援的医疗器械公司员工,最多一天装了十几台CT机器。
在武汉市红十字会医院,援鄂医疗队在这家二级医院搭起负压病房。医院没有ECMO,全武汉都借不到,医生从陕西借来两台。西安那边9时出发,19时开到武汉的高速路口,医生亲自开车去接回。
一户居民在疫情前刚添了孩子,每个月一次,一家人都要艰难地钻出围挡,再把婴儿车从围挡上递出,带着孩子打疫苗。
得胜桥社区的一个60岁老人,每天都会到阳台上练吉他。吉他是孙儿的,他年轻时也学过,现在一点点捡起来。他的手法并不熟练,弹起来一个音一个音地往外跑,和巷子里 的炒菜声和饭香混在一起,融进黄昏的夕阳里。
一天要下雨了,一个街坊对着他喊,“抓紧时间出来散步,透哈子气啊老爷子。”社区里,很多人第一次学会了发面、做包子、炸酥饺,也有人修炼成了瑜伽大师。
一个平常不买零食的志愿者每次出门给人送物资,总要收获居民赠送的腊肉、香肠、橘子、鲜花饼和香飘飘奶茶。
市民对解封的渴望还体现在点评软件上。理发店的点评区,几十条评论呼唤理发师上班,一条评论说愿意出高价请Tony老师上门服务,被赞到了第一条。
一家影院在软件上开放了票务测试,片名为《未营业大地》,不少人心甘情愿花钱买下了张不存在的电影票,也有人装作看过留下影评。有人说“影片讲述了广大人民群众疫情期间在家无聊度日的点点滴滴”,也有人留言,“加油武汉!”
有人打趣,“再不解封,火神山、雷神山都得改成精神病医院。”
人类禁足在家的时间里,动物重新占领自然。四川雅安宝兴县的315国道,一只野生大熊猫误入国道,悠闲漫步;武汉的高架环线上,一只野猪撒欢奔跑;60只极度濒危的水禽黑脸琵鹭,突然到访广东阳江海陵大堤湿地。
6
得胜桥社区内部解封后,一家理发店主以为会有很多人上门理发,结果最多一天也就接待了8名顾客。他发现,社区里的很多男性都请老婆在家拿推子理过了。
很多人告诉记者,解封后会继续待在家里。“除非学校复课!”一个老年人说。
店主们早就习惯了常年守店的日子。一家副食店老板准备改为24小时营业,特意定做了一块副食灯牌挂在门口,“我要告诉别人,我开门了。”解封那天,他计划清晨五六点去长江边走走,然后赶紧回来看店。“做街坊的生意,人家一次找不到你,就不会再来了。”
卖肉的刘军期望武汉早日恢复正常,“正常了,食堂和餐馆才会来买肉,我们一家人就不用再啃老本。”卖服装的郑中莲估计,即使解封,人们也不愿意上街,她要把更多精力放到线上。
截至4月3日,已有16省(市、自治区)的援鄂医疗队全部撤离。4.2万援鄂医护人员,超过70%已经返回家乡,隔离、休养后重返岗位。剩下的医护大多还要继续看管600多名住院治疗患者,其中近300人为重症或危重症。雷神山医院和同济医院中法院区留到了最后。
一名医生形容援汉的经历,“就像电影《1917》一样,你能做的,只有开头在树下睡去,结尾再在树下睡去,睡去和睡去之间,是无数的日子失去。”
武汉市的16家方舱医院3月10日已全部休舱,但临时建设的公共厕所、床和桌椅仍未搬走,院感团队定期做消杀。
如果没有这次疫情,洪山体育馆本该为2020年东京奥运会举办拳击项目资格赛。如今,东京奥运会也延期了。这座体育馆在疫情期间服务了1124名市民,疫情过去后,它将被交还市民,供游泳、打球、健身,看演唱会和比赛。
武汉市的80万中小学生将继续线上学习,很多教师一边给学生授课,一边还要承担下沉社区的任务。一名小学校长接到教育局的通知,要统计学校空调的情况,她猜测,学校可能会在暑假补课,或是要在暑假组织升学考试。
一名教师说,线上授课,两极分化严重。有些学生不自觉,涂改老师布置的作业题。这名教师把原作业题发给家长,家长的回复让人哭笑不得:“不好意思老师,就今天没检查,已经打了他了。”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