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_NEWSDATE: 2020-04-22 | News by: 南风窗 | 有0人参与评论 | _FONTSIZE: _FONT_SMALL _FONT_MEDIUM _FONT_LARGE
一开始是家里人陪着她一起过来的,后来他们逐渐回去,最后剩下她自己一人在坚守。
这半年的日子,不时会有同学特意到北京来看望她们。有一些同学不了解情况,直接找去了学校,由老师带过来。这些同学从幼儿园到高中阶段都有,有人给她写信,还有人为她求了平安符,挂在了包丽的病床上。
包丽所在的法学院老师曾将包丽法学院同班同学、学长学姐、学弟学妹想说的话通过纸片形式收集起来,交给包丽妈妈(图源公号:凯旋十二)
往常的傍晚,6:00到6:30是允许家属探视的时间,这是一位几近崩溃的母亲和她的女儿最亲近的时候,她不能做些什么,就坐在她的旁边说说话,度过了半年的时间。
包丽母亲状态的恍惚是身边的人都看在眼里的,包丽好友何依依是在去年11月去到北京的。短暂的相处时间里,她发现这位伤心的妈妈会反复回想事件里的细节,“阿姨经常会想自己是不是教得不好(的缘故),想自己做得不对的地方,看网上的留言评论,不断在里面纠结”。
有人开解过包丽母亲,要是想心里舒服一点,尝试多看看电视,把注意力摆放到其它事情上,但是这个方法并不奏效。
“我一听到音乐声、电视声,我的整个心都不舒服”,她希望用睡眠来麻醉自己,不要再想这些事情,但是她很少能睡得着,“只能睡一两个小时”。
尽管苏醒的希望渺茫,但包丽母亲尝试过治疗。今年一月份,医院为他们找来了中医,一天或两天做一次两小时的治疗,用针灸。
明知希望不大,但医生和她都没有放弃。她能观察到,女儿的下肢有些微起色,会有反应,但是上半身却始终没有出现反应。
事件发酵太久,很多人都忘了包丽原本只是女孩的化名。她的朋友在面对外人的时候还能马上转换思维,来得及改口叫出“包丽”。但她的母亲年纪大了,几乎忘了要用模糊的化名,经常脱口而出的还是自己习惯的名字,然后便是泣不成声的回忆。
公众视野里,包丽没有被忘记。去世的消息传出次日,一位律师发布的微博还是引起了很多的关注,他写道:“北大女生已于昨日中午去世。这位在重症监护室躺了半年多的女生,最终还是告别了这个她眷恋着的和眷恋着她的世界。所有的故事、事故都随着这位女生的羽化渐行渐远,最终注定会消失在世界的尽头。但请记住,她也曾经来过。”
痕迹
成绩好,人很优秀,这是包丽曾经的同学提到她时的评价。
李迪说,包丽从小就是老师口中那种“隔壁班的同学”,她们和何依依在初中住同一个宿舍,三个人感情很好。
包丽去世的消息传出后,有同学给何依依留言说,回想起她们在学校是那种每天很开心,嘻嘻哈哈,好像永远没有烦恼的样子。三人都很珍惜这份友情,平日里,她们会特意在对方生日前一个月就开始准备礼物。
ICU门前的走廊里,聚集过不少包丽的同学。何依依在这里见到了只听包丽提到过的大学同学,还有已经多年未见的初中同学,同窗重聚竟然是因为一件伤心的事情,这总是让她倍感恍惚。
何依依回忆说,之所以能和包丽成为好朋友,也许是因为她们性格上都很像,心思细腻,经常顾及他人情绪,当遇到问题的时候“更多往自己身上反省”。
“这段时间想起她以前和我说得很多的一句话是’不要抱怨’,现在想如果她能多点抱怨就好了,遇到困难多点倾诉就好了。”-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