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0-05-17 | 来源: 今日头条 | 有0人参与评论 | 字体: 小 中 大
更致命的是,一些制作团队偏偏愿意把已经失真的情感一遍遍渲染。一位成员有受伤或拼命的行为,伤感音乐、回忆杀剪辑要立刻安排上。节目组要打花字感谢,其他成员要表达敬佩之情,一层层消费下来,观众想不当成节目刻意煽情都难。
《极限挑战》第二季六人去三亚游玩时,张艺兴生病晕倒,黄渤将他安顿好后归队,捞鲍鱼、扮女装,玩得不亦乐乎。但没有观众觉得黄渤不挂念张艺兴,因为一次游戏中两人饿急了,买了一碗粉,黄渤分粉时把碗留给了张艺兴,自己用塑料袋盛着吃。
是真的照顾还是节目效果,细节之处,观众一看便知。哪个综艺团队相处久了没有点真感情?节目组完全可以自信一点,没必要画蛇添足。
(《极限挑战》“封神”之作:《暗战》。)
见证一场综艺实验
没有一档综艺能做到期期精品。段子不够好笑、剧情不够精彩、广告植入尴尬、强行升华主题……综艺节目的所有雷《极限挑战》都踩过。但只要制作团队承诺做出改变,对观众负责,观众就会给其试错的机会。
《极限挑战》前四季的导演严敏,就是这样一位值得信赖的灵魂人物。
四季节目里,他坚持不重复游戏环节,在上游要顶住压力给MC自由发挥的空间,下游要和黄磊等高智商玩家斗智斗勇,头越来越秃。观众看六个人挑战极限的同时,也在看严敏能将节目创新到什么程度,能否实现自己“做一场综艺实验”的理想。
从节目立意来看,严敏是成功的。第二季的《漫漫人生路》中,节目让六人在一天内体验人的一生,婴儿时期抢奶喝、青年时期谈恋爱、中间成家立业、老年安享晚年,每个环节的游戏设定都与现实中的人生大事挂钩,让人会心一笑。
第三季《极限挑战》的《长大成人》也采用了这一设定,主题却上升了一个高度,从时光飞逝变成了生死感悟。
节目前期,六人每做一个任务,都要划掉一定的格子,剩下的格子在最终环节代表所剩的生命。哈尔滨大桥上,六人穿着军大衣走过一个个年份标记,聊着“这一年我上学了”“这一年我成名了”,回顾自己的人生,先后走到“生命终点”。
整个过程除了音乐没有任何煽情环节,却看哭了不少观众。节目最后,黄渤将极限男人帮的口号从“这就是命”改成“这就是爱”,对生命的感恩和敬畏,不需要再刻意拔高。
(王迅被宣布步数用光时,黄渤别过头强忍泪水。)
《极限挑战》第四季,严敏甚至放弃了台本。节目组把六位嘉宾扔到东升村,让他们自己想办法为六名留守儿童做些什么。这不仅是在考验MC的人生观和行动力,更在向全社会展示留守儿童的帮扶难题。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