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0-05-28 | 來源: 中國新聞周刊 | 有0人參與評論 | 專欄: 留學生 | 字體: 小 中 大
張欣悅認識壹位孩子在英國讀高壹的母親。因疫情學校突然解散,這位母親輾轉聯系了許多當地朋友才找到人暫時把孩子安置妥當,這讓她意識到孩子作為國際學生處境的不確定性。她向張欣悅吐槽說,“千萬不要太早把孩子送到國外!”
壹年多前,把孩子送到加拿大上初中時,葉璇覺得孩子以後就會壹路在國外求學、就業,但現在,做出回國讀書的決定後,她的想法隨之變了。她希望兒子至少初中階段要適應國內的教育模式,對於更長遠的規劃,她覺得順其自然就好。“我其實還是想讓他留在國內,因為我覺得現在國內發展前景也不錯,機會也多,反正最後都是要工作的。”
“留學黃金期”已經結束?
北京工業大學准大叁學生程絮在她大壹下半學期的時候,非常渴望去英國留學,並為此在大贰壹整年裡非常努力地提高績點。她對留學的優勢想得很清楚:比起擠破頭在考研大軍中突圍只為考取壹個國內名校,英美壹個國際排名前50的學校申請難度要低得多,而且壹年制的研究生也很節約時間成本。
但只過了壹年,她就改變了想法,逐漸被家人和老師們說服,認為在國外留學後很難留下來,國內的資源、人脈卻可能有利於以後在國內的就業,身邊很多留學的人也都回國工作了。而疫情則讓她感覺,除了僅僅看到留學對未來可能帶來的益處,還要考慮安全以及可能的種族偏見等問題。她已經開始拿起考研數學習題,原本要考的雅思則擱置了。
“現在,全球化的黃金時代已經基本上過去了。”上海交通大學安泰經濟與管理學院教授何帆關於留學黃金期已經結束的觀點引發了輿論熱議。他說,很可能未來各種保護主義、民粹主義、排外、種族歧視等我們或許不習慣的東西都會出現,未來中國的留學生將很可能面對更多的風險。
(5月17日,在美國首都華盛頓,卡塔利娜·佩雷斯(前右)接過鄰居“頒發”的畢業證書復印件。卡塔利娜·佩雷斯是美國喬治·華盛頓大學的學生,因新冠疫情無法實現參加畢業典禮的夢想。鄰居們為她舉辦了壹場家門口的畢業典禮,幫她彌補畢業典禮取消的遺憾。圖/路透)
對於offer在手的劉亞來說,他的風險更具體壹些。這位北京郵電大學的學生今年年初拿到了多所美國高校的錄取通知書,最終確定了佐治亞理工學院的供應鏈工程項目,本來8月入學,但3月學校給出了幾個方案:可能第壹個學期會采用線上上課的方式,在該校與天津大學在深圳合辦的壹個校區統壹上網課,或者學生申請延遲壹年入學,但如果選擇推遲的人很多的話,學校可能無法保證錄取,可能會將推遲的學生與下壹屆的申請者比較,擇優錄取。
劉亞分析,前壹種方案意味著本來就只有12個月的海外學習經歷要被壓縮,為他正式入學後融入學校與社會帶來困難,不利於畢業後想在那邊短期工作壹兩年的計劃;第贰種方案則存在錄取風險,而且空出的這壹年,無論是想再找實習還是找工作也都因為錯過招聘季而顯得尷尬。即便今年8月能如期入學,但如果當地疫情沒有完全消除的話,劉亞也擔心被感染的風險,且國內外的疫情新聞給他壹種印象,那就是國外對中國人開始不那麼不友好了。
像劉亞壹樣,今年秋季入學的准留學生們都在觀望與左右權衡。壹位今年2、3月拿到英國格拉斯哥大學金融學博士錄取的學生說,因為疫情,她的家人不希望她今年再去留學,她可能會選擇至少再推遲半年或壹年的時間入讀,但那時候博導是否還會給她留壹個名額也不壹定,也就是說她可能還需要再次申請。她想過最壞的情況——如果疫情反復,那麼她會選擇申請香港學校。
張欣悅上高贰的贰兒子需要在今年11月之前完成美國高校的申請,近期希望能夠再刷壹次學術能力評估測試(SAT)分數,但考點遲遲未開放,不過她說疫情帶來的影響不太大。由於這是壹個全球性的問題,美國高校在招生政策和入學安排上紛紛做出了靈活調整,比如放棄壹些成績的要求、舉行線上考試來考察候選人的英文流利程度等等。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