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0-06-14 | 來源: 中國基金報 | 有1人參與評論 | 字體: 小 中 大
刷單門檻低、收益高,提升銷量和信用度,帶來流量、制造爆款最有效,也是成本最低的手段。
電商界流傳這樣壹句話:“做電商,刷單是死,不刷單死的更快”。為了獲取更多流量曝光機會,很多商家都會利用“刷單”來提高自己店鋪、商品權重,繼而達成交易。如果是刷出來的銷量,那麼針對這壹收入,也是有納稅義務的,你還敢刷單嗎?
2019年1月1日《電商法》正式實行,將稅收問題納入《電商法》范疇,明確了稅收范圍、繳納主體等。此後,不管是淘寶還是京東上的賣家,都需要依法繳稅。電商法的實行讓稅務機關在稅務稽查上有了法律依據。
不過,此前相關審查並不算嚴苛,很多商家普遍通過刷單等行為鑽空子,能少繳稅就少繳。
據澎湃新聞,上海財經大學公共經濟與管理學院教授范子英對分析稱,此前平台數據與稅務部門間不完全開放,壹些企業利用了這點進行逃稅。現在大數據時代來臨,稅務部門有條件獲得完整的電商平台數據,“壹家網店壹年到底有多少營收,很容易看到。”
有稅務部門負責人近日也公開表示,稅務部門現在可以發揮大數據優勢,優化“統籌扎口、智能識別、網上推送、自查自糾、全程監督”的全閉環網上稅收風險管理新模式。
據了解,該局對內破除各系統間壁壘,整合了上億條納稅人開票、運費、金額等數據;同時深化跨系統、跨領域稅收合作,多渠道共享市場監管、公安、社保等部門的第叁方數據和互聯網信息,建成涵蓋2.36億條外部數據的數據倉庫。
大數據時代,傳統上向網店商家征稅的盲點已不復存在。
上海國家會計學院財稅專家葛玉御表示,電商平台的商戶銷售商品,如果消費者不要求開具發票,商戶不會主動開票,向稅務局申報收入往往顯著低於實際銷售收入,有逃稅風險。
葛玉御指出,近幾年,稅務局通過網絡爬蟲等技術提高了大數據稅收治理水平,同時加強了與電商平台企業的合作,可以獲取平台統計的銷售收入,從而借助大數據比對分析,發現企業可能存在的逃稅問題。
據新浪科技,壹位在電商平台做運營的王女士表示,如果以刷單的數據進行繳稅,比如13%的稅點,刷了100塊錢的東西,就要再加13塊錢的費用,現在淘寶或者天貓的壹些賣家,利潤率根本就沒有這麼高,因為很多賣家是做性價比和低價的。“淘寶搜索銷量在前的,基本上都不是價格很高的,是那種性價比較高的商品,其利潤就沒有那麼高,商家自然也承擔不了這麼高的稅額費用,因為之前不用繳稅,可能利潤在10%。現在如果要交13%的稅,等於在賠錢。”
有會計機構舉例:假如壹家電商企業,不考慮其他問題,2019年少計收入2260000元的話,需要補稅78.34萬元。這還沒算滯納金與其他罰款。
“全部收入裡可能有壹部分是我們花錢刷出來的,其實並沒有產生這麼大的交易額,現在要求對這部分收入繳稅,實在是有苦說不出,因為刷單行為在平台是不允許的,我們很難去證明,左右為難。”壹名網店老板表示。
網友評論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