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0-07-04 | 來源: 包卜耳鄒 | 有0人參與評論 | 專欄: 綠皮書 | 字體: 小 中 大
《綠皮書》:如果你只看見歧視,偏見,你還太年輕
電影《綠皮書》成了2019年的大贏家,大小獎項(提名)61個,其中獲得第91屆奧斯卡金像獎5個獎項(最佳影片,最佳男配角,最佳原創劇本,最佳男主角(提名),最佳剪輯(提名))。
《綠皮書》講的是黑人音樂家和白人司機的故事。裡面有膚色帶來的偏見,有地域帶來的歧視。但是最後,歧視來帶的委屈和憤怒你都會忘,唯有壹種感覺:暖心。
這部電影由真實的故事改編,從托尼給唐當司機開始,持續了51年,壹直到2013年他們相繼去世結束。
查度娘會發現,綠皮書和友情沒有任何關系,它是60年代黑人在美國南部的出行指南,為何要叫這個名字,它有什麼意義?
綠皮書的解讀
60年代美國黑人的民權運動已經開始,美國黑人在爭取政治經濟和社會平等權利上已經取得進步,但是在南方還是歧視黑人。
南部多州在交通、住宿、餐飲等方面對於黑人多有歧視性政策,從聯邦到州,都是合法的。
《綠皮書》全稱為《黑人駕駛者綠皮書》(The Negro Motorist Green Book),它詳細標注哪些旅社、酒吧、加油站是“黑人允許”,幫助黑人同胞們規避風險。作為年刊,從1936年壹直發行到1966年。
它最初的作者叫維克多雨果·格林Victor Hugo Green,Green作為姓氏叫格林,而Green常用含義是“綠色”。
這本小冊子的實際意義就注定了這部電影的調性:偏見,歧視,壓抑,傲慢。但是越往後看,你會發現它的調性變了,電影根本不是在說膚色的歧視,而是在說人性可變,這個才是這部電影溫暖我們的地方。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