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0-07-30 | 来源: 中国新闻周刊 | 有0人参与评论 | 专栏: 昆明恐袭案 | 字体: 小 中 大
“房产形势不好,而且杠杆太长,不要说这种民营企业,就是云南大型地产公司也难做好这种超大型项目。”云南财经大学不动产投融资研究中心主任周大研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认为,佳达利公司的前述拿地行为相当于“蛇吞象”,“出问题是必然的”。
事实上自2014年起,前述三个地产项目中,春城海岸、别样蓝天相继停工烂尾,凤凰龙庭则至今未动工。根据《云南法制报》2012年的一篇调查,别样蓝天城改项目早在拆迁之前的2009年,就已开始对外售房;开发商以低价团购利诱客户买房,开发期间“三番五次向业主涨价,交房时间一再推迟”。
“别样蓝天就是如今的别样幸福城。”刘女士说。
“造城运动”后留下40多个烂尾楼
2014年,刘女士以每平方米约8600元的价格,贷款购买了别样幸福城4号地块150平方米的套房。根据购房合同,开发商应于2015年5月31日交房,然而她发现2015年春节过后,工地便再无动静。
“当时我以为工人放假了,没想到过完年了也不开工。”察觉不对劲的刘女士,开始联合其他业主维权。后来业主们交流发现,大家购买同一栋楼的房屋,却被允诺不同年份的交房日期。此外,业主们按照开发商要求,向工行、建行、光大、民生等多家银行申请贷款,付给开发商的款项并非全部流入住建部门指定的监管账户。
“我市采取委托银行监管模式,别样幸福城项目办理预售证时,预售款监管银行为中国工商银行北京路支行。2013年4月,我局与中国工商银行北京路支行签订了《商品房预售款委托监管协议》,委托中国工商银行北京路支行作为预售款资金监管银行,指定专人负责,对该项目的预售款进行监管。”2018年8月25日,昆明市住建局在答复业主的一条网上留言时透露,“由于晓安拆迁公司拒不履行协议约定,未将预售款完全归集至监管专户,导致该项目停工。”

2020年5月,业主张女士带着孙子孙女住进了烂尾楼。
据刘女士估算,别样幸福城4号地块涉及12栋楼1255套房,这些房屋大部分已售出,预售款达10亿元以上。这笔资金用来开发4号地块原本充裕,但多名受访业主均曾听闻,它被开发商挪用去开发春城海岸了。对此说法,《中国新闻周刊》试图向佳达利公司一名李姓负责人咨询,对方未作出回应。
有业主在人民网领导留言板留言道:“房地产管理法明确了预售所得款项必须用于本项目相关工程建设,但是开发商置法律不顾,挪用资金至其他项目导致资金断裂烂尾。这是严重的违法行为。政府、住建部门有监督职责,也要为这一行为负责。”过去几年,业主们频繁向各级政府和住建部门反映情况,一度因涉嫌扰乱公共场所秩序被行政拘留。
长期关注地产行业的自媒体人郝懋(化名)认为,别样幸福城烂尾背后,存在楼盘预售款监管不到位的问题。“全国大部分地区,楼盘预售款一般都受到监管,只有在竣工验收之后,这些款项才会全部进入开发商账户,以确保楼盘工程建设。昆明不一样,他们的预售监管几乎不存在。”郝懋撰文道。
今年6月,昆明市住建局宣布将出台《商品房预售资金监管办法》,“以确保房地产市场健康平稳发展,做好房地产政策储备,预防‘烂尾’发生。”郝懋向《中国新闻周刊》表示,监管办法的迟迟未出台,侧面反映昆明过去在预售款监管上失之松懈。“昆明市政府可能因为想吸引开发商开发,所以对这块要求没那么严格。”
郝懋认为,昆明早年因为造城运动,项目数量大幅增加,部分实力不强的中小地产商纷纷涌进,在快速扩张中遭遇运营、环保、政商等各类风险,为后续大规模预售楼盘烂尾现象埋下伏笔。-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