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0-08-11 | 来源: 陌和情感树洞 | 有0人参与评论 | 专栏: 赵丽颖 | 字体: 小 中 大
它出现在清代文人曹雪芹的《红楼梦》中,“雪雁将黛玉的碗箸安放在小几儿上,因问黛玉道:‘还有咱们南来的五香大头菜,拌些麻油醋可好么?’”如天上人般的林妹妹,终究融入了人间烟火里。
它出现在当代文豪金庸的《鹿鼎记》中,“韦小宝用筷子挟了一片鲜红喷香的宣威火腿,凑到小郡主口边,笑道:‘张开嘴来。’”情人间的亲昵怜爱,借由筷子传达,活色生香,恰到好处。
它出现在家喻户晓的《常回家看看》中,“常回家看看,哪怕帮妈妈刷刷筷子洗洗碗……”筷子成为游子与家人之间情感交流的纽带,一双双都是团圆最好的样子。
筷子里的中国味儿,往往才下舌尖,又上心头,让人品之尝之,又思之念之。
味道启蒙 | 酸甜苦辣它先尝
关于筷子,有这样一则灯谜:
“姊妹两人一般长,厨房进出总成双;酸咸苦辣千般味,总是她们先来尝。”
寥寥数语,生动地道出了筷子的特点:
无论酸甜苦辣、冷暖寒热,它总会帮我们先“舔一舔”,“尝一尝”。
然而,回想过去,学会使用筷子,对年幼的我们并非一件轻松事儿。
对此,长辈们总会语重心长地说:“中国人哪有不会用筷子的呀?”
就这样,在大人们一遍遍手把手的教导下,我们尝试着拿起筷子,笨拙地在手指与筷子间寻得平衡。
终于有一天,我们也能轻松灵活地 “拿捏” 筷子了!
也是从第一次执筷夹菜开始,我们尝遍了三餐美味,品过了四季人生。
中国味道就这样通过筷子一丝丝流传下来。
礼仪规范 | 小筷子里大学问
中国是礼仪之邦,文明礼仪源远流长。
日常生活中,使用筷子极为讲究。如晚辈要等长辈动筷后才能动筷,又如筷子要整齐摆放,还需注意十二种禁忌:
一、不能把筷子长短不齐地放在桌上——三长两短。
二、不能用食指以外的四指捏住筷子而食指伸出——仙人指路。
三、不能把筷子一端含在嘴里,发出声响——品箸留声。
四、不能用筷子敲击盘碗——击盏敲盅。
五、不能用筷子在菜盘里来回找菜——执箸巡城。
六、不能拿筷子在菜盘里不停扒拉——迷箸刨坟。-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